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碱性调宁蛋白样蛋白P14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jP14)对小鼠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无内毒素pcDNA3.1 (+)-SjP14及纳米微球DNA疫苗,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cDNA3.1(+)-Sj P14组... 相似文献
42.
43.
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家昶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1):71-74
血吸虫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局部地区成功地控制了传播,从全球而言,感染还在增加。社会经济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早为人类学家和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人员所认识,随着防治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对其所发挥影响的认识程度也愈来愈深入。丰十会经济不仅影响着血吸虫病的感染、流行和传播,同时影响着防治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及其实际效果。本文就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性钉螺环境,其中湖沼型流行区占62.5%,山丘型流行区占37.5%;现有感染性钉螺面积682.6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占85.5%,山丘型流行区占14.5%。江滩和沟渠分别是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97.2%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于未控制村和疫情控制村。草是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植被,其次为芦苇与树林。结论全省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关系密切,湖沼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长江的两岸江滩、洲滩及其支流水系的河滩、湖泊的湖滩,山丘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安庆市血防区农村改厕状况,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庆市抽取3个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流行县,每县在已改厕的血防重点村中随机抽取1个流行村,采用现场考察和问卷方式调查。结果 3个村血防改厕普及率平均为61.1%,农户对改厕满意度平均为81.5%。离最近水体距离大于30m的占75%,出粪口距地坪高度大于10cm的占91.3%,卫生状况好的占52%,出粪口粪液均匀的占12%。知晓与改厕相关血防知识者平均达80%以上。结论 户厕设计建设总体较好,但使用管理情况较差,需加强改厕后期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现阶段山丘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群血吸虫感染规律,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6月、9月下旬和12月上旬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陵县奚滩村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利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以判断春、夏、秋不同季节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春、夏、秋各季节内感染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春、秋两季内不同职业人群之间感染率差异也无显著性,但夏季农民感染率显著高于学生。结论在夏季,职业是影响山丘型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7个县(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判定其是否符合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方法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开展人畜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查病采用IHA法对6~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筛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对所有敞放的牛和羊采用粪便直接毛蚴孵化法检查。传播控制达标评估县(区)对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传播阻断达标评估县(区)对历史有螺环境、可疑有螺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查螺。同时,审核近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 4个区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低于1%,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3个县(市、区)已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钉螺。结论 4个区的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了传播标准,3个县(市、区)的疫情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状况下山丘型地区人群血吸虫季节性感染规律,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6月、9月下旬和12月上旬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奚滩村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利用Kato—Katz法进行粪检,以判断春、夏、秋不同季节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总体上,人群感染率春季为11.8%,夏季为6.4%、秋季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季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人群、学生及各性别人群春季感染率均显著地高于夏、秋季;农民春、夏两季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秋季;〉20岁人群随春、夏、秋季节变化感染率随之降低。结论山丘型地区人群感染血吸虫的主要季节在春季,秋季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49.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10个重流行县各选择1个较严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10个试点村牛、羊、猪、犬等传染源饲养量分别下降92.7%、70.8%、14.3% 和20.2%.76.0%的住户建造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气池,安全用水率75.9%,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5.8%,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9.8%,感染螺密度下降75.0%,钉螺感染率下降6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50.
安徽省1996~2007年钉螺新发现和复现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1996~2007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根据历年螺卡记录结果,按照不同年份和不同水系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结果1996年到2007年12年间,安徽省新发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2004年和2006年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出现了1998年和2004年2个高峰期;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3390.2hm2,累计复现钉螺面积4570.5hm2,超过了同期消灭钉螺面积;结果也明确了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的主要水系。结论钉螺的新发现和复现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长江流域及通江河流的灭螺成果难以巩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