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芜湖市钉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根据1997-2012年钉螺调查结果, 按照不同年份、 不同水系、 不同环境和不同县 (区) 分别统计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 分析钉螺复现与消灭年限的关系。 结果 结果 1997-2012年芜湖市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3 479.42 hm2 , 主要集中在江滩地区; 累计复现钉螺面积1 648.08 hm2 , 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钉螺复现距消灭年份最长达26年, 主要集中在 3~12年。 结论 结论 江滩面积的增加和灌溉系统钉螺扩散是导致芜湖市钉螺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 加强灌溉系统钉螺控制是降低内陆钉螺复现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规划达标地区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等防治工作资料和疫情监测点资料,评价防治效果,分析疫情变化趋势。结果通过防治策略的实施,至2010年,规控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58%,较2008年下降了13.4%;耕牛感染率降至0.67%,较2008年下降了11.8%;钉螺面积上升至30156.34hm~2,较2008年上升了5.3%;活螺密度上升至0.81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15.7%;感染螺密度0.00066只/0.11m~2,与2008年基本持平;急感发生例数分别为19、25和16例。规阻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20%,较2008年下降了13.0%;耕牛感染率降至0.05%,较2008年下降了37.5%;钉螺面积上升至410.08hm~2,较2008年上升了2.1%;活螺密度上升至0.92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95.7%;无急感和感染螺存在。结论 3年来,两类达标地区人畜感染率均进一步下降,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均出现回升趋势:规控县感染螺密度和急感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3.
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变化对钉螺及植被分布影响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和县陈桥洲及铜陵铁功洲钉螺和值被分布情况,以及对三峡建坝后两洲滩水位变化规律的预测,认为水位变化对钉螺分布范围及滩貌结构影响可能较小,但人畜上滩活动机会和受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分析广德县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县1977-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收集全县1977~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77-2009年广德县开展了大规模查灭螺和查治病等防治工作,1995年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2年间,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出现了1984~1986年回升高峰,2005年后又缓慢上升趋势;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1979年、1983年出现病情反弹,2004年也有小幅波动,同时1978年、1979年、2000年、2004年和2007年均出现了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结论广德县血吸虫病病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现象;钉螺面积下降迟缓,呈徘徊趋势。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江滩型地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 ,为制定易感季节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情况 ;采用Kato katz法 1粪 3检调查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 结果 疫水接触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3 0岁达到高峰 ,以后则维持在这一高峰水平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农民显著高于学生 ,文化程度越高 ,疫水接触率越低。接触方式青少年以游泳戏水为主 ,2 0岁以上成年则以洗涤为主 ;女性以洗涤为主 ,男性除洗涤外 ,游泳戏水也占较大比例 ;农民以洗涤为主 ,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 ,洗涤次之 ;文盲人群以洗涤为主 ,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除以洗涤为主外 ,游泳均占一定的比例。60岁以下人群疫水接触率与人群感染率基本吻合 ,但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农民、女性为主要接触疫水人群 ,生活性和娱乐性接触为主要接触方式 ,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在中度流行区较高感染率人群(≥10%而<15%)采用“询诊”法筛检的化疗方案和在中度流行区较低感染率人群(10%而>3%)采用IHA法隔年筛检1次的化疗方案的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方法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人群感染率为10%左右的5具行政村的沿湖20个村民组作为试区,其中10个村民组实行“询诊”法筛检的化疗方案,另10个村民组实行IHA法筛检的化疗方案。方案实施2年后评价两种化疗方案的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当人群感染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两组均采取IHA法隔年筛检1次的化疗方案,观察其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结果 通过2年现场实施,“询诊”组人群感染率下降66.4%,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4.86元,“询诊”组的防治效果是IHA法筛检组的1.8倍,费用-效果是IHA组的0.75倍。当感染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IHA法筛检方案的防治效果是较高感染率时的2倍以上,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是较高感染率时的0.6倍以下。结论 在中度流行区较高感染率人群宜采用“询诊”法筛检的化疗方案;在中度流行区较低感染率人群可采用免疫学方法筛检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情境教育对预防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的效果,以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新模式。方法我们在一山丘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选择了相距7.5km,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状况相同的两个村的两所小学,其三年级以上学生为实验对象。对一所小学分别在易感季节前、放暑假前和秋季开学后对研究对象在疫源地现场开展3次情景教育,每次一节课;在相同时间对另一所小学的研究对象在教室开展常规课堂教育。结果通过情景教育,学生的血防知识正确率由教育前的29.9%上升到65.4%,血防信念由88.1%上升到93.5%,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卫生血防行为无明显改变,学生血吸虫感染率由3.15%下降到0.9%,差异有显著性。通过常规课堂教育,学生血防知识和血防信念正确率均无明显改变,而卫生血防行为由教育前的45.0%上升到教育后的55.0%,差异有显著性,学生血吸虫感染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情景教育预防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课堂教育,是一种花费小、效果好、操作简便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新模式,值得在中小学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对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筛检方法进行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以Kato-Katz法为参照标准,该方法总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69.4%,符合率为70.6%,男女中年龄组人群之间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女性的特异性和符合率明显高于男性,除50岁以上年龄组外,特异性和符合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连续两年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