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4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中国公共营养领域的专家们在过去几十年通过应用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探索研究解决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方法与途径。尤其是近十年,公共营养学界力求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专业学科力量,组织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对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郑州市、长沙市、南宁市等9个城市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7天记录法收集预包装食品消费资料。结果调查人群中,预包装食品提供的能量摄入量中位数为628.8 k J/d,蛋白质5.0 g/d,脂肪6.7 g/d和碳水化合物17.0 g/d。消费人群中,成年居民能量摄入量中位数为745.3 k J/d,蛋白质6.0 g/d,脂肪7.7g/d,碳水化合物20.7 g/d。结论我国城市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来源的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处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α链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并深入研究这种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105例脑梗死病人和100例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共发现CC、DD纯合子基因型和CD、BD、BC杂合子基因型,未发现AA基因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67和0.01,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57和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BC基因型频率和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6,OR=7.071,95%CI 0.85~58.55;P=0.023,OR=3.98,95%CI 1.106~14.32)。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VNT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我国成年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行为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为《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比例,以及测量体重和血压的频率。结果共分析136309名居民的资料,其中男性63160人,女性73149人。居民测量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比例分别为59.9%、37.1%、6.8%和6.2%。4种指标的测量比例均表现为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大城市最高,四类农村最低。男性测量体重、血糖和血脂的比例高于女性,而测量血压的比例低于女性。高年龄组测量体重的比例较低,而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比例较高。1个月内测量1次体重和血压的比例,均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体重测量频率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而血压测量频率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及早了解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75.
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对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为《一年回顾性身体活动调查表》中交通方式部分,内容包括中小学生上下学采取的交通方式和平均每天上下学时间。结果共11113名中小学生完成了调查表,其中男生5878人,女生5235人。中小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占73.4%(8152人),其次为骑车、坐车及多种交通方式,分别为15.1%(1682人)、6.1%(674人)和5.4%(605人)。小学生、农村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以步行交通方式为主,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城市学生采取步行和骑车交通方式的比例均较高。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上下学的时间:步行为36.5±27.0分钟,骑车为43.5±28.6分钟,坐车为43.2±34.5分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骑车上下学时间较长,农村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学生步行和骑车时间均较长,高中生/中专生、城市学生坐车上下学时间较长。结论我国中小学生步行和骑车上下学比例较高,年龄、地区和家庭收入影响中小学生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上下班交通方式,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11 539名(男性6 906名,女性4 633名)上下班交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步行、骑车、乘车和混合交通方式上下班的比例分别是33.0%,39.4%,14.9%和12.7%.不同年龄组、性别、城乡和家庭收入非农业职业人群交通方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步行上下班的非农业职业人群平均每天上下班步行26.6 min,骑车上下班的人群平均每天上下班骑车36.8 min,乘车上下班的人群平均每天上下班坐车58.4 min.不同年龄组、城乡和不同家庭收入人群间平均每天不同交通方式时间有差异.结论 我国非农业人群以步行和骑车上下班为主,年龄、性别、地区和家庭收入影响他们的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居民不同血压状况下血压测量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根据血压情况把成年人分为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对3组人群的血压测量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143 277人分为正常血压组61 618人(男性22 819人,女性38 799人;城市19 656人,农村41 962人)、正常高值组81 017人(男性39 959人,女性41 058人;城市29 211人,农村51 806人)和高血压组642人(男性347人,女性295人;城市245人,农村397人).我圜成年居民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测量血压的构成比分别为37.1%,46.8%和40.8%.城市各组居民中测量血压的构成比高于农村相应各组;高血压组中男性居民测量血压的构成比高于女性,其他两组男性低于女性;各组血压测量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测量血压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定期进行血压测量的比例,以控制高血压的流行.  相似文献   
78.
调查资料显示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人群当中有83.5%的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个性问题)。我科在1986-2008年共对50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再造手术。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族别在不同手术时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描述和解释中国八省1991~2000年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个体在同一家庭内并存的纵向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1991、1993、1997、2000年的调查数据。以住户为研究对象,按照0~60岁家庭成员的营养状况将住户分为正常家庭、营养不良家庭、营养过剩家庭、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家庭四个类型。并存发生的纵向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水平模型。结果中国八省四年的调查住户并存率分别为7.9%、7.7%、6.0%、6.8%,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Z=2.54,P=0.0112)。1991~2000年期间,城市居住、机动车拥有、洗衣机拥有对并存的发生有持续促进作用。结论中国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家庭的出现是营养状况变迁的特征之一。营养改善等项目要兼顾营养不良成员与营养过剩成员并存的复杂现实。  相似文献   
80.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某种健康状况的异常可能会导致成年期的某些疾病。目前对这种关系的研究大多来自横断面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超重、BMI、腰围、能量摄入、体重、父母健康、初潮年龄等健康状况对成年期健康状况影响的队列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