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摘 要〕 目的:研究低渗口服补液盐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扶沟县周口 永善医院就诊的 90 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口服补液盐,观察组给予低 渗口服补液盐,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泻症状缓解时间、大便成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治 疗后 3 d 内呕吐次数及 3 d 内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患儿明显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 率为 97.78 %,高于对照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方面 有较为确切的效果,能够促进患儿腹泻症状的早期缓解。  相似文献   
712.
目的:观察和评价脑电图引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刺激不同位点对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两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严格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处理方式与刺激位点不同共分为4组。其中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1配比),按照刺激位点眼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双侧顶叶演不同又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分两组,分别为额叶治疗组、顶叶治疗组熏额叶对照组和顶叶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刺激频率依据每位患者脑电图的主频值而定,强度为每位患者运动阈值的80%,经颅磁刺激或模拟经颅磁刺激都将磁极安放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每次治疗20min(20小节,每小节1min,连续刺激4s,间歇56s),治疗5次/周,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治疗2周后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分率=眼ln穴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雪-ln穴治疗2周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雪演/眼ln穴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雪-ln穴7雪演。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总体进步分7级:0=未评;1=进步非常明显;2=进步明显;3=稍有进步;4=无变化;5=稍有恶化;6=明显恶化;7=恶化非常明显。结果:在67例患者中,完成2周治疗的患者63例,脱落4例(5%)。其中,额叶治疗组有3例,顶叶治疗组有1例。①治疗组治疗后的阳性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的阴性症状改善程度差异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组治疗2周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眼(3.3±0.9),(3.6±0.7)分,t=-1.344,P=0.184演。③刺激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无差异。④除1例患者因出现精神兴奋性增强而退出治疗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优点是无创、安全、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13.
714.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但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而不能得到及时抢救,造成严重后果。对我院1987年以来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78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14例(占18%)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能力。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7例,年龄60—67岁,全部为糖尿病Ⅱ型。体型肥胖3例,正常标准7例,瘦弱4例。病程5个月至20年,均采用控制饮食治疗,加服降糖药治疗者5例,胰岛素治疗者9例。本组病例一旦诊断低血糖,立即治疗,对11例饥饿、出汗、乏力者,立即进食糖果、饼干,对3例昏迷者静注50%葡萄糖40ml或10%葡萄糖静滴。同时调  相似文献   
71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慢性增生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膀胱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女性疾病,大多是反复的尿路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下腹与会阴部疼痛,镜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伴焦虑、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近年来,随着临床的重视以及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1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启动子-1171 (5A/6A)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0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6例对照者的MMP-3基因启动子-1171 (5A/6A)基因型的表达,并且对并且对104例高血压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MMP-3基因启动子-1171 (5A/6A)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的LVM、LVM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内6A/6A基因型者的LVM、LVMI水平较5A/6A和5A/5A型高血压病患者升高,且两组女性患者LVM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患者高血压病程、脉压、6A/6A基因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MMP-3基因启动子-1171 (5A/6A)多态性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有影响.  相似文献   
717.
炎症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症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第1次行环肺静脉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4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根据CRP水平通过4分位法将病例分为4组,复发定义为术后3个月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平均随访91~374(199±80)d,40例(27.8%)复发。复发组CRP为(3.8±5.8)mg/L,未复发组CRP为(4.2±4.7)mg/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CRP水平最低4分位组到CRP水平最高4分位组,复发率分别为33.3%,30.6%,25.0%,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标记物CRP对房颤导管消融的复发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18.
张丽江  何华  路宝利  张亮  刘军 《职业与健康》2015,(2):169-170,174
目的探讨噪声作业纺织女工高血压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对纺织企业内所有接触噪声的纺织女工共计449名进行血压测量,设立内对照(不接触噪声)146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噪组中检出高血压72例,检出率为16.04%;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接噪工龄和噪声暴露量是导致女工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噪声作业纺织女工高血压病的检出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并做好接噪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19.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10年来尘肺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尘肺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乌鲁木齐市新发尘肺病例进行汇总,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累计报告1 058例尘肺病例,涉及13个行业,以煤炭、有色金属、制造业和电力为主,分别占总报告数的32.89%、17.58%、13.42%和11.06%.报告的9种尘肺类型中以煤工尘肺和矽肺居多,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6.695%和43.29%.男女性别之比为13.7∶1.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0.69±13.76)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8.99±9.67)a.不同期别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32,P<0.01),不同期别接尘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应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种的防护监测,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0.
尘肺病作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特异性、慢性不可逆的疾病,占我国现患职业病病例的90%以上,是当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主要防治和研究的重要疾病[1]。2010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尘肺病新发病例23812例,占新发职业病病例总数的87.42%[2],仍高居职业病之首。据2013年4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上公布的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尘肺病为1.5万多例。煤工尘肺、矽肺患病率占职业病病例的80%以上,近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尘肺病例300多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白加黑”为主要行业,白是指棉花、牛奶等农牧产业,黑则是指煤炭及石油化工产业,该地区石油、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含量丰富,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在上述相关企业中从事生产工作。职业人群对粉尘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职业卫生条件差,劳动工艺设备简陋陈旧等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粉尘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3]。为了解乌鲁木齐市20年来尘肺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本研究对1994—2013年尘肺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