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作者报告一组16例(18个)脑脓肿主要采用穿刺抽脓,配合全身性抗生素、抗癫痫及激素治疗的经验。全部病例均经CT诊断及对其演变进行监测。全组只有三例因穿刺后脓腔不缩小,而在一个月后行外科手术切除。11例病人共13个脓肿,仅穿刺1—2次即治疗。全组仅一例死于心脏病合并症,一例遗有较严重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早期外科干预手段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Hunt—Hess分级Ⅲ-Ⅳ级并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按术中是否同时施行终板造瘘分成两组。用出血后2周~1个月的CT评价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并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体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为11.6%,而造瘘组发生率4、9%(2/41),非造瘘组17.8%(8/4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早期外科干预有利于减少慢性脑积水的发生,而终板造瘘对预防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加强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围手术期的血压的控制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分析前、后循环狭窄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药物治疗无效、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7例(前循环组63例,后循环组24例)。观察治疗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结果①87例共置入86个Wingspan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8.8%。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5例(5.7%)。前循环组3例(3/63,4.8%),后循环组2例(2/2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75例通过DSA或电话获得随访(86.2%;前循环组58例,后循环组17例),平均15(12~48)个月。随访期6例(6/75,8%)发生缺血事件,卒中、TIA各3例,其中前循环组卒中和TIA各2例,后循环组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2例(71.3%;前循环组48例,后循环组14例)术后1年行DSA检查。术后1年血管狭窄率为(23±10)%,与术后即刻的(29±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1例(11/62,17.7%)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前、后循环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8.8%(9/48)、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中,术后残余狭窄率>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7/9,2/2)。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再狭窄率相对较高;前、后循环部位病变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5.
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合成酶(MS)A2756G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和化学发光法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及77例正常人MS A2756G基因多态性.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的MS D919G D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高(P < 0.01),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对照组的6.35倍.两组等...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7.
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结果 及经验.方法 采用Onyx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影像学证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过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采用动脉入路、1例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2例采用静脉入路进行栓塞治疗.13例患者经栓塞后瘘口完全闭塞,3例大部分柃塞,2例部分栓塞,死亡1例.1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无加重.造影显示病变1例复发.结论 Onyx胶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理想材料,通过动脉入路对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弥散并栓塞瘘口,短期疗效满意.对于动脉入路难以到达瘘口而静脉窦通畅者,可行动静脉入路或静脉入路进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6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16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10倒致密栓塞,6例大部份栓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14例临床随访3~24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对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治疗效果。方法23例经DSA证实为原发性烟雾病。5例采用脑-颞肌贴敷术(EMS),8例采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贴敷术(EDAS),10例采用脑-硬膜-动脉-肌肉贴敷术(EDAMS)。结果23例患者随访6~56个月,平均25.2个月,均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1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23例术后复查DSA或MRA,除2例DSA与术前相同外,其余21例颅底异常血管网不同程度减少并伴侧支血管形成(改善率达91.3%)。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烟雾病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trichostatin A(TSA)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SH - SY5Y 分为6组,DMSO 处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0、100、200、500、1000 nmol/ L) TSA 处理为 TSA 组,处理48 h 后行 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200 nmol/ L TSA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段,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 检测 Fra1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过表达 Fra1或对照 GFP,检测正常或 TSA 处理条件下过表达 Fra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50 nmol/ L TSA 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100 nmol/ L TSA 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减少(P <0.05),随 TSA 浓度升高,活力减少更显著(P <0.05);200 nmol/ L TSA 处理细胞8 h 未检测到抑制细胞存活( P <0.05),处理16 h 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时间越久抑制效应越明显( P <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TSA 处理6 h 未抑制 Fra1表达(P <0.05),处理12 h 明显抑制 Fra1表达,24 h 抑制效应更显著(P <0.05);过表达 Fra1促进细胞存活(P <0.05),显著拮抗 TSA 的抑制存活效应(P <0.05)。结论TSA 抑制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存活通过抑制 Fra1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