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2.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再出血、再通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304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79例,球囊辅助101例,支架辅助24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完全栓塞214例(70.4%),次全栓塞76例(25.0%),不全栓塞14例(4.6%)。其中GOS评分:恢复良好257例,轻度残疾23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14例。临床随访236例,平均时间26个月,发生再出血5例;其中DSA随访205例,平均5个月,发生再通37例,其中再治疗17例。随访显示:栓塞程度影响动脉瘤术后再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不全栓塞是破裂动脉瘤治疗后再出血、再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死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cDNA-E2F1(pE2F1)及突变体pcDNA-E2F1-m132(pm132),转染293细胞验证表达,转染小脑颗粒神经元用6×E2F-luciferase报道基因检测转录活性。转染神经元24 h或48 h后Hoechst 33258核染色,统计转染pE2FI及pm132神经元(GFP阳性细胞)的核固缩率(即凋亡率);或者转染48 h后进行25K、5K处理12hr,统计凋亡率。结果构建质粒表达E2F1及突变体E2F1-m132成功,E2F1具有转录活性而E2F1-m132没有;表达E2F1及E2F1-m132均未诱导神经元凋亡(P>0.05);表达E2F1抑制5K诱导的神经元凋亡(P<0.05),而E2F1-m132没有抑制效应。结论E2F1抑制神经元凋亡依赖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2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 结果 18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实质内,以头痛、癫痫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病灶;6例位于脑外中颅窝底区,其中全切除病灶5例,病灶活检1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用持续ICP(颅内压)监护方法分析以每6小时静注一个剂量20%甘露醉对降低颅内压的疗效。共对23例进行158次治疗。发现有效率只占55.7%,而使用甘露醇后ICP继续上升或出现反跳现象者占34.8%。当ICP在4~45mmHg时,甘露醇的治疗有效率随使用前ICP的增高而上升,且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降低.在ICP监护下,ICP达25mmHg时使用甘露醇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以十周岁以上未成年患者的知情同意现状为例,探讨国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知情同意能力以及医方相应的诊疗决策策略。方法:对本院门诊科室在2010年7~12月间接诊的1505例10周岁以上未成年患者的脱离监护情况、知情能力以及“日前模式”下患方(患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意见与医方实施诊疗措施结果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脱离监护患者共309例,其中290例为高中及中专组患者,该组脱离监护率(74.94%)显著高于小学组(1.48%)和初中组(1.97%);患者充分知情率为75.95%,其中高中及中专组患者充分知情率(99.74%)和成年组(监护人)充分知情率(98.49%)无显著差异;“目前模式”使289例脱离监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无效而不能及时实施相关诊疗措施。结论:否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知情同意资格的“目前模式”不符合同内民法精神和知情同意本义,建议医方进行诊疗决策时应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知情同意意见给予足够的尊重。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学生考试成绩与考试期间经前紧张综合征的相关关系,为消除由其所致成绩差异提供参考依据,对丽水学院2004—2008届女生2080人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丽水学院2004—2008届女生2080人,其中大专生430人,中专生1650人。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应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DSA证实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15例经岩下窦入路栓塞,2例经面静脉或颞浅静脉一眼静脉人路栓塞,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单纯使用Onyx栓塞11例,单纯用弹簧圈栓塞3例,用弹簧圈联合Onyx栓塞7例,其中2例注入Onyx过程中使用封堵球囊保护颈内动脉。结果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7例,大部分闭塞4例。栓塞术后所有颅内杂音均消失。术后出现同侧眼睑下垂加重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3月后均改善。16例患者随访3~62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6例经DSA随访未见复发,10例电话或门诊随访症状改善。结论使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进行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静脉入路为首选,必要时可使用封堵球囊保护供血动脉,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由于抗生素使用越来越广泛,病毒性肺炎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并且病毒性肺炎尚无理想的药物[2]。我院儿科对81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0.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治疗的首选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术。但本组5例病人在栓塞过程中,由于球囊充盈后破裂;或1个以上球囊或微弹簧圈进入海绵窦后,瘘口仍存在,如再加栓塞物必导致颈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等因素,而未完全闭合瘘口。我们对上述病人采用人工压迫颈总动脉的方法作为栓塞术后的辅助治疗,结果其中3例获得痊愈,特报告如下。资料 本组共5例,女3例,男2例。年龄15~48岁。均为单侧TCCF,均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根据Debrun分类,其位置分别位于左侧4段3例;右侧3段1例;左侧5段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脑血管造影所见:例1、2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