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1篇
  免费   1370篇
  国内免费   838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1218篇
口腔科学   361篇
临床医学   3964篇
内科学   1996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529篇
特种医学   8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48篇
综合类   8058篇
预防医学   3177篇
眼科学   326篇
药学   2974篇
  53篇
中国医学   2797篇
肿瘤学   912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722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667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1451篇
  2013年   1100篇
  2012年   1179篇
  2011年   1314篇
  2010年   1294篇
  2009年   1336篇
  2008年   1256篇
  2007年   1310篇
  2006年   1220篇
  2005年   1323篇
  2004年   1201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853篇
  2001年   877篇
  2000年   836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833篇
  1997年   826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661篇
  1994年   564篇
  1993年   445篇
  1992年   371篇
  1991年   376篇
  1990年   295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101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11篇
  195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有研究表明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多功能生长因子,但其抗衰老作用至今尚未有报道。 目的:观察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的影响。 方法:将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按12 µg/kg剂量肌肉注射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理盐水对照组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不干预。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著降低(P < 0.01)。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 < 0.05)。结果提示,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衰老大鼠脑组织、肝组织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和Ca2+-Mg2+-ATP酶活力,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建立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C6胶质瘤细胞SD大鼠及BALB/c小鼠皮下动物模型,比较其肿瘤生长特点。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小鼠GL261、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接种于C57BL/6小鼠及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左前肢皮下。接种后观察不同种实验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颅内模型于接种后7d、14d、21d、28d进行MRI检查,皮下模型测量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较之后两种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 GL261胶质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羧肽酶E(CPE)的表达及其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8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CPE表达水平,根据染色强度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随访截止2022年3月,记录总生存时间(OS)。结果 86例中,毛细胞型(WHO分级Ⅰ级)20例,弥漫型(WHO分Ⅱ级)22例,间变型(WHO分Ⅲ级)26例。WHO分级Ⅲ级星形细胞瘤CPE高表达率[65.00%(13/20)]明显高于WHO分级Ⅰ级[45.45%(10/22)]、Ⅱ级[34.62%(9/26)]星形细胞瘤(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PE低表达是星形胶质细胞瘤患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HR=3.000;95%CI 1.274~4.462;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PE低表达组中位OS[12个月(9~38个月)]明显低于高表达组[18个月(14~44);P<0.05]。结论 随WHO分级升高,星形胶质细胞瘤CPE表达水平逐渐降低,CPE低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95.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3岁,因"走路缓慢4年,加重伴反应迟钝1年"于202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走路缓慢,启动困难,行动迟缓,偶有跌倒,偶有饮水呛咳;近1年行动迟缓加重,伴有反应迟钝.发病以来无肢体震颤,无睡眠中多梦及肢体活动,无肢体感觉异常,无视幻觉,无嗅觉障碍,无二便异常.  相似文献   
996.
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许旺细胞较困难。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具有较强的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能力,且可诱导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细胞可替代许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评估骨髓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2在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将骨髓间充质细胞复合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培养的组织工程神经与两断端用10/0 无创线端端吻合;异体移植组将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自体移植组将切断的坐骨神经旋转180°端端吻合。 方法:运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后12周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等方法观察移植物修复效果。 主要观察指标:复合物培养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移植后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新生髓鞘形成和轴突生长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结合透射电镜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生长和神经纤维再生情况。 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的检测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优于异体移植组(P < 0.05)。骨髓间充质细胞+异体移植组复合物中S-100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有髓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均大于异体移植组(P < 0.05),修复效果接近自体移植组。 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骨髓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NDT)配合改进的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NDT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DNT治疗基础上加用MRP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SIAS)和巴塞尔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SI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T配合改进的MRP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以求提高疗效。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脊髓髓内神经鞘瘤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行肿瘤全切除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可见5例肿瘤皆有包膜,与周围脊髓界限清楚。术后4例神经系统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超声导航下显微外科技术能精确区分肿瘤与正常脊髓组织,有利于肿瘤全切除并保护好周围脊髓组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白芍总苷1.8g/d联合咪唑斯汀10mg/d治疗,一月后白芍总苷减为1.2g/d;对照组只用咪唑斯汀l0mg/d治疗。两组均在第2、6、10、16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结束后第2、6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6周时,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60.5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27.78%),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Ⅱ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无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构成。方法:12名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组(T2DM+CP组)与慢性牙周炎组(CP组)2组,各6人。记录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牙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根据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取患病位点的菌斑样本。PCR检测7种牙周可疑致病菌。采用DGGE分离扩增的16SrDNA片段。结果:两组结果显示两组牙周参数无显著差异。两组7种细菌检出率相似。所有对象中均检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氏菌、齿垢密螺旋体和中间普氏菌,而具核梭杆菌在两组中均有一个样本未检出。变黑普氏菌在T2DM+CP组的2个样本中检出,而CP组有4个样本检出。伴放线共聚菌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DGGE分析结果示两组间条带数量及树状聚类分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以及DGGE分析与无糖尿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