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1.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新型冠状病毒与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检出情况, 为新冠疫情中多重感染的治疗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采样日期从2021年4月18日至2022年4月24日的云南省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标本74份, 使用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技术(TaqMan array cards, TAC)对41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进行筛查。结果 56份检出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其中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 不同病原体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5.790, P<0.05)。EB病毒(x2=6.358, P=0.038)和人疱疹病毒6型(x2=5.044, P=0.049)在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分组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病毒(x2=7.843, P=0.041)在不同的年龄分组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中, 75.68%(56/74)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检测到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较高的检出率可能归因于年龄组、疾病严重程度、检测方法以及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瑞丽市境外陆路输入COVID-19病例的流行特征和基因组特征,为云南省边境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11月瑞丽市境外陆路输入SARS-CoV-2感染者相关信息,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筛选40例阳性样本使用Illumina公司二代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因分型情况及变异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瑞丽市累计报告SARS-CoV-2感染者796例,年龄范围1~85岁,年龄[M(IQR)]为28.5(10)岁;男女性别比4.61∶1;职业以商业服务49.75%(396/796)为主;轻型、普通型占比95.60%。获得的34例测序结果按照Nextstrain分型法可分为3个型,24例属于21A(Delta)分支,9例属于21I(Delta)分支,1例属于20I(Alpha, V1)分支。结论 本研究中的病例病毒基因分型主要分为三大支系且互相之间有一定差异,其中大部分为Delta株。应继续落实好边境管控措施,持续对境外输入病例进行病毒变异监测,以评估变异株对云南省疫情防控现状的威胁。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评估前期“流脑”应急宣传教育工作,找出不足并予以改进。方法匿名问卷调查方法。结果成年人群最喜欢的信息传播渠道及获得云南省菌苗接种信息的传播渠道依次为电视、报纸和手机短信,获得安徽省疫情信息的传播渠道,前两位也为电视、报纸,仅第三位为其他途径;(2)青少年人群最喜欢的信息传播渠道依次为电视、其他途径和手机短信,获得云南省菌苗接种信息的传播渠道依次为亲戚、电视和朋友,获得安徽省疫情信息的传播渠道依次为电视、亲戚和报纸;(3)对各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高低不一,最高的达到98.78%,最低的仅有1.22%。结论(1)电视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成年人信息传播的最佳方式;(2)报纸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成年人信息传播的次佳方式;(3)手机短信是电视、报纸的有效补充方式;(4)青少年的信息传播方式异于成年人,既依赖于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公共传媒,又依赖于亲戚、朋友等人际传媒;(5)针对公众进行的应急宣传教育,应根据应急的等级和宣传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宣传重点、宣传方式和宣传力度,提高应急宣传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年—2019年云南省报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传统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选取6个指数从丰富性、多样性、优势、均衡性、相似性5个方面描述不同地区病例的职业分布特征。结果 云南省2005—2019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48 767例,年均发病率35.24/10万, 2017年以来发病数以每年37.15%的速度递增,至2019年,3年报告发病数已占总病例数的46.42%。高发地区为滇中的昆明市(68.43/10万)和玉溪市(91.03/10万),与缅甸接壤的德宏州(46.04/10万),与老挝、缅甸接壤的西双版纳州(71.63/10万),与越南接壤的文山州(39.18/10万)。发病高峰2009年以前出现在夏季,2009年以后为冬季。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发病率最高的是1岁以下年龄组(1 019.72/10万),其次为1岁以上2岁以下年龄组(726.20/10万),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性别分布差异(χ2 = 2 968.39,P<0.001),云南省16个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在职业构成上高度相似,均是以散居儿童为主。有确切病原报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17.02%(42 348/248 767);其中病毒感染病例占99.09%(41 961/42 348),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占98.95%(41 522/41 961);细菌感染病例占0.91%(386/42 348)。结论 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持续走高,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加强病原学的监测和提高病例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云南省边境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策略制定、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有序聚类和无序聚类方法,对2011-2016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的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按不同月份、年龄段、县区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月份手足口病例数有序聚类可分为3类(1-3月、4-6月、7-12月各聚为一类)。无序分类可分为3类(1、4、7、9月; 5-6月及10-12月;2-3月及8月各聚为一类)。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例数有序分类可分为3类(0~岁、1~3岁、4~岁以上各聚为一类)。无序分类可分为4类(1~岁、2~岁、0~岁及3~4岁、5~岁以上各聚为一类)。按手足口发病率可将25个县聚为4类:1类为瑞丽市、盈江县;2类为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芒市;其余19个县可分别归为3类、4类。1类、2类县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3、4类。 结论 云南省25个边境县手足口病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流行具有差异性,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7.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TPF)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epidemics of TPE Methods Data of reported TPF cases in Yunnan province(2001 -2007)from the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as applied to GIS-based spatial analyses to detect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lustering of TPF incidence at the county level.Panel data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PF incidenc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monthly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TPF in Yunnan province was 23.11/100 000, with majority of the TPF cases emerged in summer and autumn. Although widely distributed, two TPF clusters were detected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spatial analysis:one area around Yuxi city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as 207.45/100 000 and another at the junc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with Burma and Laos. Based on results from panel data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TFP was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one month lag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10 ℃ increase in the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IRR=1.30(95%CI: 1.24-1.36);10% increase in month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IRR= 1.07(95%CI: 1.05-1.09); 100 mm rise in monthly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IRR=1.02(95%CI: 1.00-1.03); and 10 ℃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last month: IRR=1.73(95%CI: 1.64-1.82)]. Conclusion Areas with high TPF incidence were detected in this study,which indicated the key areas for TPF control in Yunnan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humidity played a role in the incidence of TPF.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玉溪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型和流行优势型,为探讨传播途径、追踪传染源和确定流行范围等提供依据。[方法]利用XbaⅠ酶切染色体DNA进行PFGE分析。[结果]2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共分为13种PFGE型,其中0002型123株,占58.02%,0003型46株,占21.7%,0001型32株,占15.1%,0007型2株,占0.94%,其余9个型各1株,分别占0.47%。其中优势型为0002型、0003型和0001型,这3种带型的菌株占到分离菌株的94.8%,并在不同月份和绝大部分乡镇中出现。菌株的带型变化在l~3条范围内,表明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变异不大,有可能是同一克隆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PFGE型别集中,存在同型菌株的广泛流行。另外10种菌型少见,可能与红塔区甲型副伤寒高度散发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调查2022年9月云南省镇康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疫情的感染来源和病毒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疫情期间采集的9例本土病例和3例境外病例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组学分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明确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及感染来源。结果 来自9例本土病例的病毒株属Omicron变异株BA.5.2和BA.5.2.20进化分支,形成独立的两条传播链,均与境外病例病毒株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接触境外病毒感染病例有关。BA.5.2和BA.5.20基因型毒株基因组序列共享53个氨基酸错义突变和11个氨基酸缺失突变,各自具备其代表性氨基酸突变位点。在S蛋白上均发现HV69~70del、L452R、T478K、R493Q回复突变、F486V等可能影响病毒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关键性变异位点。同时研究发现,S:K147T、S:M1237V、ORF1a:M85del等其他特征性突变位点,其功能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结论 本次疫情有2个境外病毒感染源,提示云南省边境地区疫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边境地区仍要提高监测预警敏感性,不断有...  相似文献   
50.
伏晓庆  古文鹏  尹建雯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497-2499,2502
目的分析2003-201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0年全省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和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伤寒副伤寒在云南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结果 2003-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66 870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14.91/10万,病死率0.034%,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125.33,P0.001)。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季节性明显,感染高峰期在5-10月;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州市年均发病水平呈交错排位;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农民(39.50%),其次为学生和工人,近年散居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起数和人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伤寒副伤寒主要以散发病例为主,报告病例以实验室诊断居多(71.28%),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发病上升,在个别州市已成为优势菌感染。结论云南省10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以甲型副伤寒优势菌感染为主的重点州市应加以有效策略控制和分类指导;对农民发病较高和散居儿童发病上升应予以特别关注和警惕;在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及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上需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