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55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2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47篇 |
妇产科学 | 85篇 |
基础医学 | 261篇 |
口腔科学 | 129篇 |
临床医学 | 838篇 |
内科学 | 425篇 |
皮肤病学 | 60篇 |
神经病学 | 118篇 |
特种医学 | 27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787篇 |
综合类 | 2034篇 |
预防医学 | 733篇 |
眼科学 | 65篇 |
药学 | 800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747篇 |
肿瘤学 | 2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353篇 |
2006年 | 358篇 |
2005年 | 402篇 |
2004年 | 360篇 |
2003年 | 294篇 |
2002年 | 228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74篇 |
1999年 | 233篇 |
1998年 | 242篇 |
1997年 | 227篇 |
1996年 | 201篇 |
1995年 | 168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71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116篇 |
1981年 | 60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62年 | 9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疼痛,评价肝移植术后疼痛治疗特点。方法4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为肝癌组23例及肝炎肝硬化组25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用量,病人镇静、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一般情况相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及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总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21·8%、22·9%、12·5%、18·7%,多为轻中度疼痛(90·5%)。结论肝移植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程度轻,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法检测血清HBV DNA、PBMC内HBV DNA.结果 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PBMC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45.0%(9/20)、45.0%(9/20)和40.0%(8/2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周以后阳性率无显著变化;围手术期PBMC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4.07±2.07、101.69±1.96、101.15±1.72和101.30±1.63拷贝/106细胞,同样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术后4周后定量值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25.0%(5/20)、5.0%(1/20)和0;血清HBVDNA定量均值分别为103.27±2.54、100.91±1.63、100.23±0.98和0拷贝/106细胞.结论 肝移植术后PBMC内HBV DNA迅速转阴并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PBMC内HBV DNA定量检测似乎较血清HBV DNA能更好的反映肝移植围手术期体内残存病毒的存在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14.
115.
目的观察多用途胶粘型除尘器(下称除尘器)对患者床单洁净作用及对病房空气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除尘器(观察组29例)和湿毛巾(对照组28例)对床单进行清扫,于清洁前5min和清洁后5min、30min于床单表面、病房空气采样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纽扫床后床单细菌菌落数均显著降低并达标(均P〈0.01),其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病房空气中菌落数观察组扫床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扫床后显著高于扫床前和观察组扫床后(均P〈0.01)。结论2种扫床方法均能有效洁净床单,其中观察组效果更佳,对病房空气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静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和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皮素(ET)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在术毕观察右下肺动脉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并检测肺组织和肺动脉iNOS、eNOS和ET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和肺动脉在经历门、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但以模型组改变更为显著;模型组肺组织iNOS和肺动脉iNOS、e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强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肺组织和肺动脉在经历门、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均存在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肺动脉iNOS和eN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门静脉高压肝移植围术期肺循环的变化;而门静脉高压肝移植围术期易并发急性肺损伤则可能与肺组织中iN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内毒素(LPS)诱导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6名,年龄20~35岁,各采集外周静脉血样50 ml,加入20 U/ml肝素抗凝,分离提纯中性粒细胞,制备细胞悬液,然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皿:对照组(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12 h;异丙酚脂质溶剂intralipid组(I组)、异丙酚组(P组)和LPS组(L组):分别加入intralipid(终浓度为5 μg/ml)、异丙酚(终浓度为5 μg/ml)或LPS(终浓度为1μg/ml),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孵育12 h;intralipid+LPS组(IL组)和异丙酚+LPS组(PL组)先分别加入intralipid(终浓度为5 μg/ml)或异丙酚(终浓度为5 μg/ml)后,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孵育20 min,然后加入LPS(终浓度为1μg/ml),置于37℃、5%CO_2培养箱孵育1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膜TLR2和TLR4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GR检测中性粒细胞膜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TNF-α和IL-8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I组和P组TLB2和TLR4的表达、1NF-α和IL-8L-8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IL组TLR2和TLR4的表达上调,L组TNF-α和IL-8L-8的浓度升高,IL组IL-8浓度升高(P<0.05);与L组比较,IL组TLR2和TLR4的表达、TNF-α和IL-8L-8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组TLR2和TLR4的表达下调,TNF-α和IL-8L-8的浓度降低(P<0.05).各组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下调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8.
增白牙膏去除牙面外源性色素临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一种增白牙膏用于减少牙面外源性色素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121例,年龄21~57岁.实验组60例,对照组61例,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双盲法两组平行设计,根据Lobene色斑指数(LSI)和性别均衡分为两组,随机分配使用实验牙膏或对照牙膏.实验组牙膏含3 %植酸钠和1.3 %焦磷酸钠,对照组牙膏不含相应成分.临床检查分别在基线、3周和6周后进行,由同一人测定LSI.问卷询问刷牙情况. 结果 基线检查、实验3周和6周后实验组LSI分别为3.00、2.16和1.47, 对照组分别为3.10、3.08和2.18.基线检查两组LSI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实验3周和6周后两组LS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实验组LSI在3周和6周后分别比基线时降低28 %和51 %. 结论含3 %植酸钠和1.3 %焦磷酸钠牙膏能有效减少牙面色素,效果随使用时间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9.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4月进行的18例终末期ALD病人接受肝移植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8例ALD和229例非ALD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肝移植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8.9%、77.8%、77.8%和90.4%、84.0%和78.2%,两组间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肺部感染44.4%(8/18)和33.2%(76/229)(P=0.538),胆道并发症16.7%(3/18)和24.9%(57/229)(P=0.574),动脉并发症11.1%(2/18)和7.0%(16/229)(P=0.628),排斥反应11.1%(2/18)和6.6%(15/229)(P=0.357)。ALD组术后5.6%(1/18)恢复少量饮酒,没有病人重新出现酒精依赖。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的有效手段,术后生存情况和非ALD良性终末期肝病接近。感染性并发症是ALD肝移植术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移植后应加强感染性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0.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围麻醉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我院1990~2004年合并重症肝炎产妇行剖宫产术12例,ASAⅢ~Ⅳ级,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6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6例)。收集资料包括两组产妇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两组凝血物质使用及凝血功能的比较。术后母婴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前的凝血功能比较,G组Plt值明显小于E组(P<0.05),PT、APTT则大于E组(P<0.05)。两组凝血物质使用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选择麻醉方式。麻醉处理的要点在于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改善凝血功能及尽量应用对肝功能损害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