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59篇 |
免费 | 742篇 |
国内免费 | 4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0篇 |
儿科学 | 113篇 |
妇产科学 | 68篇 |
基础医学 | 729篇 |
口腔科学 | 155篇 |
临床医学 | 2073篇 |
内科学 | 1283篇 |
皮肤病学 | 116篇 |
神经病学 | 409篇 |
特种医学 | 58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23篇 |
外科学 | 955篇 |
综合类 | 4745篇 |
预防医学 | 1840篇 |
眼科学 | 145篇 |
药学 | 1995篇 |
38篇 | |
中国医学 | 1951篇 |
肿瘤学 | 5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367篇 |
2022年 | 415篇 |
2021年 | 537篇 |
2020年 | 340篇 |
2019年 | 324篇 |
2018年 | 339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837篇 |
2013年 | 561篇 |
2012年 | 687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646篇 |
2009年 | 679篇 |
2008年 | 640篇 |
2007年 | 766篇 |
2006年 | 811篇 |
2005年 | 803篇 |
2004年 | 719篇 |
2003年 | 636篇 |
2002年 | 495篇 |
2001年 | 551篇 |
2000年 | 546篇 |
1999年 | 528篇 |
1998年 | 481篇 |
1997年 | 550篇 |
1996年 | 542篇 |
1995年 | 463篇 |
1994年 | 361篇 |
1993年 | 263篇 |
1992年 | 249篇 |
1991年 | 226篇 |
1990年 | 155篇 |
1989年 | 167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75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63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13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9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脑卒中癫痫的,I岳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000例脑卒中患者中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癫痫的总发生率6.00%,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为53.33%(32/60),晚期发生率为46.67%(28/60),以部分发作为最多占65.00%(39/60),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关,皮质病灶较易发生卒中后癫痫,皮质(10.65%)与皮层下(2.73%)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不同卒中类型癫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发作的最常见原因,皮层病灶较易发生癫痫。 相似文献
82.
83.
探讨不同反应靶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对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l)的激活。方法:利用抗STATl和抗酪氨酸磷酸化STATl的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IL—6可促进7TDl和TFl细胞生长,但在这两种细胞中对STATl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M1、R2和U937细胞在IL—6诱导下生长停止并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而IL—6在这3种细胞中均可激活STATl,且激活效应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结论:STATl的活化可能与抑制效应有关。我们的数据有助于解释为什么IL—6在不同效应靶细胞中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4.
大鼠脊髓损伤后NGF及其受体TrkA在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SCI组动物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将动物分为脊髓损1 d组、2 d组和5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镜观察TrkA及N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GF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程度,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TrkA及NGF的表达随脊髓损伤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脊髓白质和灰质内尤其是皮质脊髓束内GFAP及NGF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与此同时,室管膜细胞内亦可见明显的NGF免疫反应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可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TrkA及NGF,通过自分泌维持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损伤部位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亦可产生NGF,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末梢,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适时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或改变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将有利于受损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85.
慢性疼痛在我国发病率高,常伴有抑郁、焦虑与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是最常见且恢复难度大的并发症。针刺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治疗认知障碍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前额叶、前扣带回、岛叶、丘脑、海马、伏隔核与杏仁核等功能活动;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单胺类、胆碱类与炎症因子等物质的释放,改善慢性疼痛导致的认知障碍。本研究就近5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措施 ,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主要表现为改善脑血流量 (CBF)及病理损伤、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影响血小板与血栓形成、影响基因表达与凋亡调控等诸方面 ,现综述如下。1 改善CBF及病理损伤CBF的减少 ,不仅使梗塞部位的脑组织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 ,整个大脑的功能也会因CBF的下降受到影响。陈氏等[1] 观察到各种剂量黄芪注射液均能减轻脑缺血 1h后再灌注 3d动物脑水肿 ,改善血脑屏… 相似文献
87.
Bio—Normalizer(BN)对体外鼠胚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Bio-Normalizer(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鼠胚大脑神经细胞,将神经细胞造成缺氧损伤,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N,观察BN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为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Ⅱ组为缺氧BN浓度为0.1mg/ml组,Ⅲ组为缺氧BN浓度为0.5mg/ml组;Ⅳ组为非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于细胞培养后的第4天收集细胞,测定生化指标,同时进时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缺氧0.1mgBN/ml组的神经细胞MTT及NSE活性均高于缺氧0mgBN/ml组,并有显著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缺氧0.1mgBN/ml组和0.5mgBN/ml组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恢复明显好于缺氧0mgBN/ml组。结论: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疗法,主要从自家推拿、导引疗法、练功疗法、气功疗法、医疗体操这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本疗法易学易练,便于患掌握。这5种疗法,以患涉及一腿为例,如两腿罹病,其体部位均宜交叉治疗,动作应适量。如因痛甚,或体力不够,在能负荷的基础上,应分次,限减小量,选择其中2-3法。本功法,适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脊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病、中老年性腰腿痛、姿势性腰腿痛、腰椎管狭窄症、脊髓空洞症;胃、肾、内脏、子宫下垂等症。练时宜选自能胜任的功法2-3法为要,其中还有的功法,可据病情对症酌量练选择。 相似文献
89.
五种免疫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外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DCM组,RHD组及EHT组的sIL-2R明显高于NC组,而DCM、RHD风湿活动组的NK活性低于NC组,EHT组NK活性高于NC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主观幸福感现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浙江大学1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Jourard SM自我表露问卷进行修订,用修订的自我表露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浙江大学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信息类别的自我表露评分差异显著(F=50.24,P<0.001),其中品味和兴趣(1.85±0.41)、学习(工作)(1.87±0.43)的自我表露评分均高于态度和看法(1.70±0.32)(t=7.870、8.256)、金钱(1.60±0.41,t=10.517、11.429)、个性(1.70±0.39)、身体(1.71±0.42)(P均<0.001).目标人的主效应显著(有男/女朋友者、无男/女朋友者的自我表露问卷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F=21.14、13.88,P<0.001),信息类别和目标人的交互作用显著(F=76.15,P<0.001).在金钱、身体、学习或工作方面大学生向父母表露多于向男、女性朋友(如金钱上:母亲1.81±0.59、父亲1.73±0.58,男朋友1.42±0.44,女朋友1.40±0.44;F=116.84,P=0.000).女性的表露程度高于男性(1.79±0.31/1.71±0.32,t=2.03,P=0.044).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6,P=0.003).分层回归显示自我表露对预测主观幸福感作出了新的贡献(△R2=0.021,P=0.006).结论:信息类别、目标人、被试性别会影响自我表露的程度,提升表露水平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