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28篇 |
免费 | 1424篇 |
国内免费 | 9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7篇 |
儿科学 | 222篇 |
妇产科学 | 137篇 |
基础医学 | 1271篇 |
口腔科学 | 302篇 |
临床医学 | 4084篇 |
内科学 | 2244篇 |
皮肤病学 | 263篇 |
神经病学 | 839篇 |
特种医学 | 10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6篇 |
外科学 | 2102篇 |
综合类 | 8845篇 |
预防医学 | 3284篇 |
眼科学 | 309篇 |
药学 | 3371篇 |
53篇 | |
中国医学 | 3399篇 |
肿瘤学 | 8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1篇 |
2023年 | 557篇 |
2022年 | 641篇 |
2021年 | 826篇 |
2020年 | 560篇 |
2019年 | 532篇 |
2018年 | 594篇 |
2017年 | 413篇 |
2016年 | 546篇 |
2015年 | 551篇 |
2014年 | 1558篇 |
2013年 | 1020篇 |
2012年 | 1193篇 |
2011年 | 1284篇 |
2010年 | 1171篇 |
2009年 | 1311篇 |
2008年 | 1273篇 |
2007年 | 1609篇 |
2006年 | 1629篇 |
2005年 | 1698篇 |
2004年 | 1456篇 |
2003年 | 1348篇 |
2002年 | 929篇 |
2001年 | 920篇 |
2000年 | 1037篇 |
1999年 | 1033篇 |
1998年 | 848篇 |
1997年 | 929篇 |
1996年 | 941篇 |
1995年 | 756篇 |
1994年 | 629篇 |
1993年 | 479篇 |
1992年 | 437篇 |
1991年 | 405篇 |
1990年 | 313篇 |
1989年 | 309篇 |
1988年 | 164篇 |
1987年 | 161篇 |
1986年 | 121篇 |
1985年 | 107篇 |
1984年 | 107篇 |
1983年 | 85篇 |
1982年 | 105篇 |
1981年 | 77篇 |
1980年 | 57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1篇 |
1964年 | 14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2009-01—2013-01选取70例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前外侧入路,观察组予以后侧入路,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桡神经损伤率和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从总疗效情况看,对照组无效率20%,总有效率80%;观察组无效率5.71%,总有效率9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神经恢复上看,对照组轻度损伤20例(57.15%),中度损伤9例(25.71%),重度损伤6例(17.14%)。观察组轻度损伤28例(80%),中度损伤4例(11.43%),重度损伤3例(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失血量、生活质量评分、骨折延迟愈合情况、桡神经医源性损伤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视野清晰,桡神经解剖暴露满意,对桡神经移位能减少损伤,后侧固定符合张力带原则,有利于肱骨骨折的固定。 相似文献
992.
993.
早期和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方法:总结了26例肺结核病例的CT检查所见。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16例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学改变10例。结果:小叶中心病变(2—4mm),树芽状及支气管壁增厚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结论:小叶中心病变是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较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若再与其他有较高特异性的HR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合,则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抗抑郁剂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1年的结局,并评价不同疗效对双相抑郁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ICD-10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患者,急性期进行8周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痊愈和有效者进入1年维持治疗期。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76例患者急性期治疗痊愈者53例,有效者23例。随访1年后,共43例(56.57%)维持痊愈,17例症状复发,总复发率22.36%。痊愈组36例(67.92%)仍保持痊愈,有效组7例(30.43%)达痊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176,P=0.002)。痊愈组抑郁复发率低于有效组(3.77%vs.17.39%,χ2=4.091,P=0.045),两组转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vs.21.74%;χ2=1.406,P=0.236)。生存分析显示痊愈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有效组[(10.06±2.14)个月vs.(9.00±3.67)个月;u=9.327,P=0.002]。结论:抗抑郁剂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年后复发率低,急性期治疗痊愈者优于非痊愈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惠州市杨侨镇越南归国华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2年8月20日~9月20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人为调查对象,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共调查了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9个病种.结果 420人完成筛选,≥15岁为1244人,其中华侨为674人,非华侨为570人.华侨患病为40例(59.35‰),其中男性21例(31.16‰),女性19例(28.19‰);非华侨患病43例(75.44‰),其中男性24例(42.11‰),女性19例(33.33‰).调查的9个精神疾病病种在华侨和非华侨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广东惠州市华侨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可能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在华侨和非华侨中的分布相当,精神分裂症仍是重点防治的疾病. 相似文献
996.
研究背景目前普遍认为,传统经蝶入路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较差,如何切除向蝶鞍外生长的肿瘤即成为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以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手术范围,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1)蝶窦开口距鼻前棘52.62~63.16 mm,平均(59.68±4.28)mm;距后鼻孔上缘10.47~15.61 mm,平均(12.88±1.46)mm。(2)视神经和颈内动脉隆起率分别为11/20和17/20。(3)海绵窦内侧壁由一层硬脑膜组成,前、后、下海绵间窦和基底窦出现率分别为17/20、12/20、11/20和20/20。(4)双侧颈内动脉内缘在隐匿段间距为12.42~21.76 mm,平均(15.30±1.25)mm;在下水平段中点间距为10.42~18.43 mm,平均(14.03±1.19)mm;在前垂直段间距为16.75~24.88mm,平均(18.87±1.44)mm;在鞍结节内缘间距为9.97~16.18 mm,平均(12.73±0.94)mm。(5)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鞍部之间有7侧直接接触(7/20);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骨部之间均可见静脉丛伸入(20/20)。(6)共有9侧颈内动脉沿垂体下1/3走行(9/20)、7侧沿垂体下2/3走行(7/20)、3侧沿整个垂体走行(3/20)、1侧沿鞍底水平以下走行(1/20)。(7)有4侧(4/20)垂体出现侧突。结论扩大经蝶入路显露海绵窦内结构清晰,适用于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侵袭的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CT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影像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一张优质的CT图象对疾病的诊断有极高极准的价值。那么该如何保证CT图象质量已备受重视,本文仅对影响CT图象质量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98.
正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病因不明,复杂多变的良性胆道疾病[1-3]。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手术难度大,治愈率低,往往需反复多次手术,病程晚期继发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内胆管癌,被称为良性疾病,恶性预后[4]。1963年,黄志强院士创建国内第一个肝胆外科中心,救治了一大批肝胆管结石病病人。黄老提出的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十六字原则,时至今日,仍然是肝胆管结石病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3.4±11.2)(39~85)岁。就诊原因:肉眼血尿13例,排尿困难9例,膀胱刺激征3例。25例PSA均<4 ng/ml。17例MRI检查提示膀胱及前... 相似文献
1000.
报告80例经CT诊断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其中低密度血肿39例,等密度23例.混合密度16例,高密度2例。混合密度中有11例具有沉积征象,虽然这一征象仅仅见于一小部分病人,但这一特征说明病人有再出血和预示病情恶化的可能。等密度血肿不易识别,容易漏诊或误诊,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将有助于等密度血肿的确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