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辅助静脉全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20 min以韩氏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内关至气管导管拔除,对照组入室静卧20 min后诱导。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前BIS值以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入室后、麻醉诱导前及插管时、分离甲状腺、术毕、拔管时静脉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费用;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BIS值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围术期HR、MAP较观察组波动明显且E、NE浓度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麻醉药物用量及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TAES辅助静脉全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缩短了离室时间,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了麻醉费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2.
73.
瑞芬太尼因其起效迅速和消除不依赖输注时间而广泛用于静脉麻醉,但其所诱发的痛觉过敏现象却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不仅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74.
1981年6月首次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名爱滋病),其最终表现为致命性的感染,合并或不合并Kaposi肉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见表)。现在认为以下四类人罹爱滋病的危险性最大:男性同性恋者、静脉注用毒品者、海地人(Haitians)和血友病病人等。此外,有报道与有爱滋病高度危险的男子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和这类男子的儿女,以及接受输血的个别病人均可能得此病。此病的免疫缺陷,目前认为应归咎于新 相似文献
75.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由于血液流变学特性是影响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而妊娠期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为此研究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对剖腹产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患者40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开放前臂静脉,以10mL/kg/h的速度持续输液,输平衡液500mL后开始硬膜外腔注局麻药,并根据继续补液性质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平衡液组(B组,n=20)和贺斯组(H组,n=20).监测记录HR、MAP、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手术结束时的失血量、尿量.并于输注治疗药前后采输注治疗药对侧前臂肘静脉血样5mL, EDTA抗凝,送检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全血低、中切粘度,H组与B组比较降低明显;而血浆粘度B组有明显降低,但H组无明显变化.H组与B组全血还原低切粘度均有明显降低,但H组比B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全血还原中切粘度、血沉方程K值变化在B组不明显,H组则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两组均见明显降低,但H组比B组降低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纤维蛋白原数量B组与H组均有非常明显减少.结论 贺斯改善剖腹产患者术中血液流变学功能方面优于晶体液——平衡液.剖腹产手术患者适当应用胶体液——贺斯,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改善,从而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吗啡,或罗比卡因、吗啡、新斯的明不同配伍用于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的作用。方法:60例妇产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用药为0.05%罗比卡因100mL;B组用药为0.05%罗比卡因 0.004%吗啡100mL;C组用药为0.05%罗比卡因 0.004%吗啡 0.001%新斯的明100mL。三组均于手术毕注入首剂量0.25%罗比卡因5mL,然后按各组配方以2mL/h的速度用微量泵于硬膜外持续输入。分别记录用药后48h内VAS评分,肠鸣音听诊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肠蠕动过强不适、腹胀、心动过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B、C两组术后均获满意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的镇痛效果(P<0.01),C组的手术后肠鸣音的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早于和短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其它副作用两组无明显差异。三组无一例发生运动阻滞现象。结论:罗比卡因、吗啡、新斯的明配伍用于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的方法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较少,尤其是能使手术后胃肠功能较早恢复,有利于手术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77.
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硬膜外麻醉术后较长时间的运动阻滞常导致病人焦虑和排尿困难,且由于病人不能活动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通过采用能促进硬膜外麻醉消退的治疗措施来逆转或拮抗运动阻滞。笔者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硬膜外腔盐水冲洗是否可逆转或消除硬膜外麻醉术后的运动阻滞。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前列环素(PGI2 )、血栓素 (TXA2 )含量及其比值与糖酵解产物血乳酸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可乐定对其的影响。方法 CPB下行择期心脏手术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可乐定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转流 30min、60min、90min、120min及转流停止后 30min各采集桡动脉血标本测定PGI2、TXA2 含量及血乳酸含量。以PGI2、TXA2 及PGI2 /TXA2 比值为自变量x1、x2 及x3,血乳酸为因变量Y,进行多元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并作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为Y=a+b1x1 +b2x2 +b3x3。结果 简单相关系数显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1),两组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可乐定组rY. 1、r1. 3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rY. 3、r1. 2相关性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偏相关系数显示,两组的PGI2含量均与血乳酸含量(rY1. 2)呈极显著性意义负相关(P<0. 01);两组的TXA2 含量均与血乳酸含量〔rY2. 1〕呈极显著性意义正相关(P<0. 01),三个自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显示,PGI2 /TXA2 比值与PGI2〔r31. 2〕呈极显著性意义正相关(P<0. 01)、与TXA2 (r32. 1)呈极显著性意义负相关(P<0. 01),两组比较,可乐定组的rY1.2、rY2. 1相关性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01)。两组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效果检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丙泊酚辅助小儿硬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下腹部手术患儿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组 (DE组 ) ,以 0 .5mg/kg丙泊酚 1min静注诱导 ,接着以 2mg(/kg·h)持续微泵静注维持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组(KE组 ) ,以 1.0mg/kg氯胺酮 1min静注诱导 ,以后视麻醉效果以每次0 .5mg/kg间断维持。观察围术期循环动力学、呼吸变化 ,记录牵拉反应、术中谵妄、恢复期躁动、清醒时间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注辅助药前比较 ,DE组在静注丙泊酚1min后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P <0 .0 5 ) ,KE组在静注氯胺酮后血压和心率持续有增高表现 (P <0 .0 1或 0 .0 5 ) ,与DE组比较增高显著 (P <0 .0 1或 0 .0 5 )。两组呼吸和SpO2 变化不明显。KE组围术期谵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E组 (P <0 .0 1或 0 .0 5 )。DE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KE组。结论 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80.
开颅术后头皮神经阻滞与切口局麻和颈浅神经丛阻滞3种镇痛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头皮神经阻滞、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颈浅神经丛阻滞 3种方法用于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效应 ,探讨适合脑外科手术的最佳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 6 0例幕上开颅术的患者 ,年龄 18~ 70岁 ,ASA ~ 级 ,随机分为 4组 :1对照组 (n=10 )。 2头皮神经阻滞组 (n=17)。 3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 (n=17)。 4颈浅神经丛阻滞组 (n=16 )。手术麻醉按常规方法进行。镇痛程序在头皮缝合完毕患者苏醒前进行。并于术后 4、8、12、16、、2 0、2 4、4 8h进行疼痛评估。采用 10 cm视觉评分表法 (VAS)。局麻药为 0 .75 %罗比卡因。结果 :3组的平均 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6± 1.7,2 .8± 1.9,2 .6± 1.6 vs4 .4± 2 .1,P<0 .0 5 )。但头皮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应又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2 .8± 1.9,2 .6± 1.6 vs1.6± 1.7,P<0 .0 5 )。从镇痛持续时间上看 ,头皮神经阻滞组在整个研究时段上的 VAS与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于 12 h处 VAS明显增高 (2 .8± 1.9vs3.9± 2 .5 ,P<0 .0 5 )。颈浅神经丛阻滞组 VAS于 2 0 h处有明显差异(2 .6± 1.6 vs3.8± 2 .3,P<0 .0 5 )。结论 :头皮神经阻滞组镇痛效应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且镇痛持续时间长 ,是适合开颅术的一种术后镇痛方法。而其可能是通过一种优先机制在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