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建松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08,17(4):293-296
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是发生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取得较好的预防肝癌的效果,应当继续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加紧丙肝疫苗的研制。药物预防和饮食因素对肝癌的预防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2.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初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和筛查早诊早治的健康素养和认知,比较不同阶段癌症防治干预的效果,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于2015—2017年在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专题调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研究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质量控制、研究局限性等几方面内容,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3.
胃癌筛查领域指南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现有胃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为今后同类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提供标准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指南”“共识”“规范”“标准”“胃癌”“胃部肿瘤”“筛查”“筛检”“诊断”“Gastric Cancer”“Gastric Tumor”“guideline”“recommendation”“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Screening”为检索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9月的中、英文文献,并同时检索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美国癌症学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癌症委员会、国际指南协作网的机构官网刊登的指南作为补充。纳入标准为胃癌筛查的独立指南文件,且符合美国医学研究所对指南的定义;排除标准包括指南的摘要、解读及评价类文献、重复发表、已更新的原始版指南以及胃癌临床治疗或实践指南。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GREEⅡ)和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胃癌筛查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指南。AGREE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推荐等级为“A”的有1篇,等级为“B”的有1篇,等级为“C”的有3篇;各指南在范围和目的、清晰性领域得分较高,在严谨性、独立性领域得分差异较大,在参与人员、应用性领域得分普遍较低。RIGHT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报告质量较差的6个条目分别为背景、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金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结论纳入的胃癌筛查指南的质量整体一般,规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4.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是否有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汇总更新。方法 基于2015年发表的1项系统分析,就其后有数据更新的GLOBOCAN、《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和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3个数据源,新增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2017)、《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鉴)3个数据源,摘录6个数据源中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部位构成变化等数据,主要采用世标率,分析最新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 Trend Analysis Software 4.7.0.0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作为广义疾病负担的一部分,采用文献法汇总整理我国结直肠癌经济负担相关数据。结果 ①现状: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1/10万和7.9/10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和城乡比分别为1.5和1.4,死亡率分别为1.6和1.4。与年报数据接近,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为6.9/10万。GBD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达425.4万人年(为1990年的2倍),占全球22.4%。②趋势:年报数据显示,2009-2015年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0.2%和9.5%,城市亦均下降,但农村均上升(增幅分别为20.0%和15.2%);对应Joinpoint分析提示全国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6%(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1.5%和-1.4%)(均P<0.05),农村发病率上升(AAPC为3.3%)(P<0.05)。年鉴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7年城市和农村死亡率分别增加9.8%和20.6%,但Joinpoint分析AAPC无明显变化(P<0.05)。③分部位: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分别占49.6%、49.2%和1.2%,对应2009年占比依次为51.3%、47.6%和1.1%,结肠癌占比始终为城市(>52%)高于农村(<44%)。CI5第Ⅺ卷细化部位信息显示,结肠癌以升结肠和乙状结肠居多。④经济负担:我国结直肠癌例均诊治费用年均增长率在6.9%~9.2%不等,患者确诊1年内的个人卫生支出约占其家庭收入的60%。结论 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整体平稳中可能略有下降,在农村的上升应关注;与前期研究一致,城市和男性仍为防控重点;结肠部位的癌症占比在城市更高,提示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对疾病发生发现有影响。此外,结直肠癌所致经济负担在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汇总并分析中国人群食管癌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从全球癌症统计数据(GLOBOCAN)、全球疾病负担(GBD)、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数据库(CI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6个数据源中摘录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数)、死亡率(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对中国人群食管癌疾病负担的现况、变化趋势以及未来预测进行分析。结果 GLOBOCAN估计2020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2/10万和17.2/10万;《202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告的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的发病率为11.3/10万,死亡率为8.6/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GBD显示2019年中国食管癌所致DALY达576.0万人年,占全球的49.4%。《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4-2017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2.4%和23.6%,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2.1和-2.4;农村人群的食管癌发病率(AAPC:-7.2)和死亡率(AAPC:-7.2)整体下降幅度较大,P<0.05;男性死亡率呈下降...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早诊断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早诊断意识(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去医院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中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会建议其及时确诊)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29%(28802名)对象选择进一步就医寻求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55%(28886名)对象建议对方及时确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下、西部地区及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公司职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4.0万元及以上者,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更倾向于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而无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倾向于不去医院确诊(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肿瘤早诊断意识整体较好,职业、家庭年总收入、地区和人群分组是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7.
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自2006年5月建立开滦集团男性动态队列并随访。基线调查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等信息,并在随访时收集结局事件信息。腰围按五分位数进行分组:<80、80~、85~、90~、≥95 cm,并以腰围80~cm组为参比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结果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共有105 386名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共随访739 651.13人年,平均随访7.0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707例。以80~cm组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状态、累计吸烟量、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糖尿病史后,腰围<80及85~、90~、≥95 cm组发生肺癌的HR值(95%CI)分别为1.17(0.90~1.52)及0.96(0.74~1.23)、0.94(0.72~1.21)、0.80(0.63~1.03),趋势检验P=0.005。按吸烟、饮酒状态分层分析显示,腰围与肺癌发病风险在吸烟(腰围≥95 cm组与80~cm组相比:HR=0.69,95%CI:0.48~0.99)、饮酒(腰围≥95 cm组与80~cm组相比:HR=0.65,95%CI:0.45~0.94)者中呈负相关。结论 腰围可能与男性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情况、获取途径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32257名,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情况、获取途径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资料。以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肿瘤预防知识需求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防治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整体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率为79.5%,在肿瘤患病的诱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防治知识方面,职业人群的需求率最高(P值均<0.001),分别为66.8%、71.0%、20.8%,在治疗方法和治疗费用防治知识方面,现患癌症患者的需求率最高,分别为45.9%和21.9%。肿瘤防治知识获取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广播或电视(69.5%)""书报、海报或宣传册(44.7%)"和"家人朋友(33.8%)"。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未婚/同居/离婚/丧偶及其他、2014年家庭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东部地区、未被诊断过癌症、自评有患癌风险人群相比,企业人员/工人、已婚、2014年家庭年收入6.0万~14.9万元、中部地区、患有癌症、自评不清楚自身是否有患癌风险的人群对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意愿相对较高(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知识需求率较高,肿瘤防治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广播或电视;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区域、健康状态、患病风险是肿瘤防治需求情况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效能,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1项正在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选取3 407例已完成结肠镜检查的50~74岁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均提供粪便标本。采用定量FIT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对所有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结肠镜和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定量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筛检效能指标。结果 3 407例受试者中男性占51.5%(n=1 753),年龄为(60.5±6.3)岁,共包括结直肠癌28例(0.8%)、进展期腺瘤255例(7.5%)、非进展期腺瘤677例(19.9%)、良性病变和正常者2 447例(71.8%)。当采用厂家推荐阳性截断值(20 μg Hb/g)时,总体FIT阳性率为2.8%(96/3 407),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7.1%(95% CI:37.2%~75.5%)和11.0%(95% CI:7.4%~15.5%),特异度为98.4%(95% CI:97.8%~98.8%)。当阳性截断值调整至5 μg Hb/g时,定量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增加至64.3%(95% CI:44.1%~81.4%)和16.5%(95% CI:12.1%~21.6%),特异度降低至95.2%(95% CI:94.4%~95.9%)。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 CI:0.842~0.973)、0.657(95% CI:0.621~0.692),且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中筛检效能较为一致。结论 在本研究中,定量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尚可,但对进展期腺瘤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定量FIT的阳性截断值可以根据预设检出率及结肠镜检查负荷灵活调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结肠镜、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的人群筛查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在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5月至今),纳入基线招募的符合条件受试者,按照1:2:2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3组:结肠镜组、FIT组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受试者经过风险评估,高风险者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者接受FIT检测)。收集受试者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等信息。计算不同筛查方案的参与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 54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者,经过随机化分组,分配至结肠镜组3 916例、FIT组7 854例、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7 776例。在19 546例受试者中,男性为8 154例(41.7%),年龄为(60.5±6.5)岁。结肠镜组、FIT组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的参与率分别为42.5%、94.0%和85.2%,其中在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中,高风险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参与率为49.2%,低风险者接受FIT检测的参与率为94.0%。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既往结肠镜检查史、慢性结肠炎史和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筛查参与率相关。结论 FIT和新型风险评估筛查方案组参与率显著优于结肠镜筛查。在未来需对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宣教以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人群参与率,从而保证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