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β-catenin(β-cat)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螺旋CT征象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两步法)检测胃癌手术切除的109例标本中β-cat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β-cat阳性表达率为56.9%(62/109),且阳性表达与螺旋CT提示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恶性间皮瘤的特殊类型包括印戒细胞样型、小细胞型、黏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促纤维增生型。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alretinin、CK5/6、CK及Vimentin。部分病例CI染色阳性,而HCI染色则阴性。19例电镜示瘤细胞表面见细长微绒毛,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微丝及桥粒。结论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临床特征及其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测有助于诊断。需与肺腺癌、胃肠道腺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83.
附红细胞体对Vero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附红细胞体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附红细胞体感染病人的全血与vero细胞共同培养;细胞培养物进行SDS-PAGE蛋白质电泳。结果附红细胞体感染Vero细胞后,Vero细胞形态改变;蛋白质电泳图谱显示附红细胞体阳性培养物较阴性培养物多三条蛋白条带。结论附红细胞体附着Vero细胞并引起Vero细胞形态改变,附红细胞体存在分子量分别为18.4kD、25.0kD和45.0kD的三种蛋白。  相似文献   
84.
任刚  陈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022-1024
自从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1 ] ,并把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以来 ,H .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早已成为共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提示 ,H .pylori与胃癌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胃内有H .pylori感染可能是发生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H .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相关性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表明 ,肠型胃癌 (分化型 )的发生经历了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化 -不典型增…  相似文献   
85.
潘海霞  邓春美  任刚  朱学强  邓颖  杨兰  敖睿  胡洪林  刘浩 《四川医学》2011,32(10):1522-1524
目的本课题研究我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状况及药物干预治疗。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化疗前血红蛋白正常的肿瘤患者82例,统计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贫血的程度,含铂与非含铂方案对贫血的影响,对发生贫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用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U,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8周治疗36例;联合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U,皮下注射,每周3次,和蔗糖铁0.2g,静脉滴注,每周2次,连续8周治疗37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8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为85.37%,其中轻度贫血37例(45.12%),中度贫血22例(26.83%),重度贫血9例(10.98%),极重度贫血2例(2.44%),无贫血12例(14.63%)。单药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平均升高(20.1±3.3)g/L,联合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平均升高(22.1±3.5)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贫血发生以轻到中度为主(71.95%),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90.63%,非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蔗糖铁的明显不良作用。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高,含铂方案的化疗导致贫血的发生率更高。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能纠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贫血,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6.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估高剂量少分次放疗对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2017年间50例胰腺癌患者,均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PTV、CTV、GTV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60、70 Gy分15~20次,5 次/周,共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个月及放疗后3个月采用QLQ-C30和QLQ-PAN2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放疗前后和随访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共纳入50例胰腺癌患者,放疗结束时QLQ-C30问卷总体健康评分与放疗前相近(P=0.330),放疗后1个月较放疗前升高(P=0.000),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后1个月持平(P=0.665)。放疗后3个月,社会功能评分降低(P=0.047),其余功能评分与放疗后1个月持平。放疗结束时QLQ-C30问卷中疲倦症状较放疗前有所改善,放疗后1个月进一步好转,放疗后3个月趋于平稳。疼痛、失眠、食欲下降及腹泻在放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放疗后1个月有所改善。恶心呕吐在放疗结束时加重(P=0.000),放疗后1个月恢复至放疗前水平,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后1个月相近。经济困难在放疗结束时加重(P=0.046),放疗后1个月尚可,放疗后3个月再次加重。QLQ-PAN26问卷中胰腺特殊疼痛(后背痛、夜间痛)放疗结束时症状好转(P=0.009、P=0.000),放疗后1个月时进一步改善,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后1个月持平。体重减轻在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有所改善(P=0.000),放疗后1个月进一步好转(P=0.024),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后1个月相近(P=0.226)。结论 高剂量少分次放疗可使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后1-3个月获得显著改善。本研究在以往研究表明高剂量少分次模式放疗显著改善胰腺癌局控率和生存率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案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8.
8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CT表现特征及CT在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8例儿童腹部NB和31例GNB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N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1个月,GNB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1.7个月。118例NB患者中,64例(54.2%)出现远处转移,80例(68.0%)肿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60例(50.8%)肿瘤跨越中线生长,62例(52.6%)肿瘤边界不清晰,78例(66.0%)可见肿瘤内钙化,形态为粗大、不定型钙化,101例(86.0%)肿瘤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85例(72.0%)包绕周围血管生长,27例(22.9%)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器官。31例GNB患者中,4例(12.9%)出现远处转移,28例(90.0%)肿瘤边界清晰,25例(80.0%)表现为形态规则肿块,21例(68%)可见肿瘤内钙化,4例(12.9%)肿瘤包绕血管生长。结论:NB与GNB的CT表现有一定差异,NB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肿块,跨越中线生长,包埋邻近血管,粗大不定型钙化是其特征性CT表现,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常伴局部脏器浸润。GNB多呈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肿块,对周围大血管及组织器官以推移为主。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CT扫描及E-cad表达相结合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CT增强扫描对66例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对66例胃切除标本进行E-cad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探讨二者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准确度为81.8%,N分期准确度为89.4%,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肿瘤原发灶、淋巴结和转移情况分期(TNM分期)准确度为80.3%。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阳性率为65.15%。胃癌病理分期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浸润深度为T3、T4胃癌患者其癌组织的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为T1、T2者(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及E-cad检测都有利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判断,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