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研究波罗蜜属植物牛李Artocarpus nigrifolius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小孔树脂(MCI gel),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HPLC等柱色谱分离手段,对牛李干燥枝条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共分离了26个化合物,大部分为三萜类成分。包括16个三萜,2个降三萜,6个甾醇,1个苯甲醛衍生物和1个小分子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hydroxy-4α,4β,14α-trimethyl-9β,19-cyclopregnane-3-one(1),1-(N-叔丁基)氨基丙酮(2),24-methylenecycloartanone(3),cyclolaudenone(4),24-methylenecycloartanol(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6),环桉烯醇(7),cycloart-23-ene-3β,25-diol(8),β-谷甾醇(9),3β,24,25-trihydroxycycloartane(10),(23E)-27-nor-3α-hydroxycycloart-23-en-25-one(11),3β-hydroxy-22,23,24,25,26,27-hexanordammarane-20-one(12),12-en-3β-hydroxy-olean-11-one(13),(24S)-cycloartane-24,25-diol-3-one(14),桦木酸(15),羽扇豆醇(16),α-香树脂醇(17),(22E)-25,26,27-trinor-3β-hydroxycycloart-22-en-24-al(18),3β-hydroxy-urs-11-en-13β,28-olide(19),11α-hydroxy-α-amyrin(20),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21),7-ketositosterol(22),β-香树脂醇(23),(24S)-麦角甾-5-烯-3β,7α,二醇(24),7α-hydroxysitosterol(25)和7β-hydroxysitosterol(2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环阿屯烷型C_(24)降三萜,化合物2为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从自然界中获得,化合物6,8,11,15~17,20,22和23均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可能为牛李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2.
肾母细胞瘤又称威尔姆斯瘤(Wilms′tumor),是一种胚胎性的恶性肿瘤,占小儿实体瘤的6%,占小儿肾脏肿瘤的95%。肾母细胞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常可随血液转移至肺、肝脏等。手术等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该病患儿的生存率,但肿瘤转移仍是其治疗难点。目前,CT检查是诊断肾母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不但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形态,还能准确测量病变大小,同时显  相似文献   
73.
74.
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参提取物中农药残留-腐霉利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BDS HYPERSIL C18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 结果: 腐霉利进样量0.001~0.6 μg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2=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n=9),RSD 3.0%。 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5.
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外菝葜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以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南川木波罗根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川木波罗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 CHP 20P树脂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等柱色谱分离手段,对南川木波罗根皮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2),香豆酸(p-coumaric acid)(3),儿茶素[(+)catechin](4),(E)-阿魏酸甲酯[(E)-ferulic acid methyl ester](5),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p-E-he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6),norartocarpetin(7),反式氧化白黎芦醇(trans-oxyresveratrol)(8),moracin M(9)。结论: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桑科植物中获得,化合物3为首次在波罗蜜属植物中发现,而化合物7~9为首次从南川木波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预测胰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治疗前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接受胰腺病灶及转移灶根治性TOMO治疗的65例胰腺癌患者资料,将SUVmax<3.0的患者分为A组(32例),SUVmax≥3.0的患者分为B组(33例),分析胰腺癌原发灶SUVmax及其他临床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SUVmax<3.0)与B组(SUVmax≥3.0)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5个月和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72,P=0.001);TNM分期(x2=6.625,P=0.010)、治疗前CA19-9(x2=10.298,P<0.001)、GTV剂量(x2=8.054,P<0.05)均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SUVmax值(P=0.039)、TNM分期(P=0.032)是本组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疗前肿瘤原发灶的SUVmax在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及早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有望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78.
翟晓晓  钟国跃  姚鹏程  林沁华  元文君  任刚 《中草药》2016,47(22):3959-3964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根酚性化学成分。方法运用ODS、MCI CHP-20P、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波罗蜜根中分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波罗蜜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阿魏酰甘油(1)、hypargystilbene A(2)、氧化白藜芦醇(3)、2′,3,4′,5,5′-五羟基-顺式-均二苯代乙烯(4)、白藜芦醇(5)、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6)、原儿茶酸乙酯(7)、伞形花内酯(8)、8-(3,3-二甲基烯丙基)-6,7-二羟基香豆素(9)、桑查耳酮A(10)、桂木二氢黄素(11)、styracifolin C(12)、柘树黄酮C(13)、异叶波罗蜜素(14)、环异叶波罗蜜素(15)、artonin A(16)和artonin B(17)。结论化合物9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6为首次从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10、11、14和15为首次从波罗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β-catenin(β-cat)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螺旋CT征象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两步法)检测胃癌手术切除的109例标本中β-cat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β-cat阳性表达率为56.9%(62/109),且阳性表达与螺旋CT提示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恶性间皮瘤的特殊类型包括印戒细胞样型、小细胞型、黏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促纤维增生型。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alretinin、CK5/6、CK及Vimentin。部分病例CI染色阳性,而HCI染色则阴性。19例电镜示瘤细胞表面见细长微绒毛,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微丝及桥粒。结论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临床特征及其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测有助于诊断。需与肺腺癌、胃肠道腺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