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使用枸橼酸铁铵抑制3D-MRCP图像中胃肠信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使用枸橼酸铁铵后 3D MRCP图像的改善程度。方法 本组共收集MRCP病人 3 0例。在服用枸橼酸铁铵前、后以相同的采集参数对其行 3D MRCP成像。图像评价从胃肠信号消除情况和图像质量改善情况两方面进行。结果 使用造影剂后胃部的对比信噪比由 7.0 64± 3 .85 3降至 1.0 41± 0 .45 9,十二指肠则由 5 .494± 3 .916降至 1.93 1± 2 .3 17,两者的P值均小于 0 .0 0 1;MRCP的图像质量由造影前的 2 .83 3± 2 .0 5 2增至 9.13 3± 2 .0 3 0 ,P <0 .0 0 1。结论 使用枸橼酸铁铵几乎可完全消除 3D MRCP图像中的胃肠信号 ,明显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2.
CT扫描作为最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式之一,应用日益广泛;对比剂的使用使病变形态结构、血供情况显示更加清晰,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好的影像依据;与此同时,对比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腹部CT检查中,为了更好地区分实质脏器、病变与胃肠道组织,需在检查前口服一定量的对比剂,进行胃肠道充盈准备.本文就口服碘对比剂能否被身体吸收及其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常规影像学诊断胰腺癌虽有一些规律可循,但缺乏特异性。分子影像学的开展使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靶向成像成为可能。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内呈过表达,为胰腺癌的靶向成像提供了理论依据。MR成像设备具有高分辨力及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胰腺癌的靶点选择及其MR分子影像学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四氯化碳复合法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组家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总结建模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方法 选用30只普通级家兔,随机选取2-4只家兔作为实验组,5只为对照组.饲养适应1周后,四氯化碳色拉油溶液以5%的起始浓度经腹腔注射法注入实验组家兔体内,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4W、7W、lOW、13W、16W末分别处死24只实验组及1只对照组家兔,以观察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结果 造模期间实验组家兔死亡7只,对照组家兔无死亡.家兔肝脏纤维化程度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结论 此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5.
韩波  任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94-5095
目的 探讨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8-03-01-2009-10-01共20例有病理结果的壶腹周围癌患者,其中胰头癌11例,壶腹癌4例,末端胆管癌5例,对比分析病变特征性影像特点.结果 胰头癌中,绝大多数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其中有1例胰头癌病变强化较明显,经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型胰腺癌,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均可见"双管征";末端胆管癌中,胆总管管壁不均匀增厚,部分可见结节影,平扫程等密度,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部分病例可见延迟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较重;壶腹癌中,病灶呈圆形等密度结节,边缘较规则,强化程度高于胰头癌,低于胆总管癌,胆管全程扩张,可见"双管征".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壶腹区恶性占位性病变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冠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CT检查,所得图像以CPR、MPR、MIP、VR技术重建,对狭窄部位进行诊断分析,并与冠状动脉照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染MPR、ePR对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判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90%以上,但难以显示复杂的空间结构:MIP的敏感性达到81%以上,特异性9O%以上,但较小的虎块容易漏诊:VR图像对冠脉狭窄判定的敏感性较低,尤其是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但所得图像立体直观、准确逼真;各种后处理方法所得图像的阴性预测值较高,达到91%以上。结论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的显示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图像分析过程中,只有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能对冠脉病变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肾上腺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患者32例,采用螺旋CT三维检查,比较轴位CT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的显示率,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显示率78.1%(25/32)显著高于轴位CT图像显示率46.9%(15/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1);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副脾7例,胃底憩室5例,肾上极囊肿5例,肝右叶囊肿4例,左侧结节状膈肌脚3例,左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左侧肾上腺区静脉曲张2例,胃底间质瘤2例,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提高对肾上腺区病变的确诊率,可将螺旋CT三维检查作为肾上腺区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及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12例AIP患者的CT和MRI表现,总结病变胰腺的体积、密度、信号及胰腺周围异常改变。结果胰腺CT 9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为局限性肿大,1例胰腺体积未见明显改变。T2WI示11例AIP胰腺弥漫性肿大,10例患者病变胰腺信号轻度升高,信号欠均匀,5例胰胰腺周围见线样低信号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4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12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AIP具有胰腺弥漫性肿大、均匀强化、延迟强化并有包膜结构的典型影像学特征,CT及MRI检查是发现及诊断AI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CT灌注对胰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双源CT扫描仪,对104例临床怀疑为胰腺癌或经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进行CT灌注检查.比较胰腺癌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比较常规增强CT方法及其与CT灌注相结合对于胰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检查证实73例为胰腺癌.胰腺癌组织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Flow),血容量(blood volume,BV),通透性(permeability,per)及Patlak血流量(patlak blood volume,pBV)分别为(68.34±30.06) ml·(100 ml)-1·min-1,(112.75 ±39.57)∶ 1000,(64.14±27.28)0.5 ml· (100 ml)-1·min-1,(56.87 ±32.62)∶1000,均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低(P<0.05).CT灌注方法结合常规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98.6%)、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6.5%)及准确度(96.2%).结论 胰腺CT灌注方法能够定量反映胰腺癌低血供的特点,结合常规增强CT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以及据此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41例,将胃癌浆膜面CT表现分为5种类型:光滑型(Ⅰ型)、光滑膨隆型(Ⅱ型)、毛糙型(Ⅲ型)、结节型(Ⅳ型)和血管包绕型(Ⅴ型)。光滑型诊为浆膜无侵犯,其余类型诊为浆膜侵犯。将CT和术中判断胃癌浆膜侵犯结果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CT和术中判断胃癌浆膜有无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76%(79/89)、65.38%(34/52)、81.44%(79/97)、77.27%(34/44)、80.14%(113/141)和98.88%(88/89)、34.62%(18/52)、72.13%(88/122)、94.74%(18/19)、75.18%(106/141)。CT判断浆膜无侵犯的特异度高于术中判断(χ2=9.85,P<0.05)。术中判断浆膜侵犯的敏感度高于CT(χ2=7.85,P<0.05)。CT胃癌浆膜面光滑型、光滑膨隆型、毛糙型、结节型和血管包绕型浆膜侵犯率分别为22.73%(10/44)、46.15%(6/13)、83.61%(51/61)、85.71%(6/7)和100%(1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01)。结论血管包绕型是CT诊断胃癌浆膜侵犯的可靠征象;CT浆膜面表现为光滑膨隆型时,判断胃癌浆膜侵犯要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