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对不稳定掌、指骨骨折用微型加压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闭合掌骨骨折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做掌背侧纵形切口;指骨做背外侧切口,开放骨折按照伤口情况另做切口或就原伤口入路,复位后在垂直骨折面打入2枚(或1枚)微型加压螺钉,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3天后即开始被动活动,10天后开始主动活动,6周内 禁用手持重。有肌腱损伤者及1枚螺钉固定者,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骨不连。随访时间3个月-1年半,平均7个半月。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取钉困难。结论 微型加压螺钉是治疗不稳定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好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2.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 ,治疗上常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院自 1995年9月起 ,采用股方肌骨蒂骨瓣移植加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14例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45岁 ,平均 35岁。骨折类型 :头下型 6例 ,经颈型 8例 ;新鲜骨折 9例 ,陈旧性骨折 5例。伤因 :交通事故伤 8例 ,坠落伤 6例。2 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后侧切口 ,分离出股方肌 ,于股方肌止点股骨转子间嵴处凿下 4cm× 2cm× 1cm骨块 ,可见骨块连接股方肌蒂并有血液外…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背景磁共振成像已被公认为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目的探讨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MRI影像学变化的相互关系.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82-06/2002-06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收治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3例.临床表现为4种不同类型①呈四肢对称性不全瘫,肌力一二级58例,其中14例呈四肢运动性丧失而触觉存在或损害轻微.②中央管综合症34例.表现为双上肢肌力显著减退或丧失,肌力0~2级.③半脊髓综合征27例.表现为一侧上下肢肌力及触觉明显减退.④表现为一侧上肢剧痛,运动损害轻微,对侧下肢痛觉减退,但肌力良好4例.方法对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3例进行MR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1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MRI影像学结果的关系.结果123例患者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资料进入结果分析.①MRI分为横型突出58例,临床表现呈四肢对称性不全瘫痪.②MRI呈中央型突出34例,临床表现呈中央管综合征,双上肢肌力显著减退或丧失.③MRI呈旁侧型27例,临床表现呈不典型性半脊髓综合征.④MRI呈边缘型4例,临床表现为一侧神经根性痛,对侧痛温觉障碍.结论MRI分型说明了确定的椎间盘突出的节段、位置及形状,其产生的4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说明了该解剖位置支配相应神经所产生功能障碍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改善脊髓损伤轴突髓鞘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死亡及轴突脱髓鞘改变严重影响了残留神绛纤维的功能发挥.减少少突胶质细胞丢失、促进脱髓鞘轴突再髓鞘化有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脊髓损伤局部残留轴突再髓鞘化,最大限度发挥其神经功能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本文总结了脊髓损伤后轴突脱髓鞘改变,少突胶质细胞死亡等病理过程,进而阐明了其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的重要意义.最后文章还介绍了改善轴突髓鞘化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 4例,C4、5 8例,C5、6 31例,C6、772例,C4~62例,C3~6 2例,C5~72例.单节段置换45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换57个椎间盘假体.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35例.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 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4.5年.无假体松动和脱落,1例患者术后4年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活动度,最大可能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0岁,24年前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腰背部活动稍受限,曾经予以理疗、按摩、牵引等治疗,症状时好时坏。近两年来,腰背部间隙性疼痛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疼痛、麻木、跛行明显,行走500m或长时间站立双下肢疼痛、麻木较明显,需下蹲或平卧休息30min左右才能继续行走。查体: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较明显,腰部无明显后凸侧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