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6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234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460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530篇
内科学   829篇
皮肤病学   158篇
神经病学   259篇
特种医学   4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60篇
综合类   3537篇
预防医学   1082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1029篇
  20篇
中国医学   988篇
肿瘤学   32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712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病人 ,男 ,4 5岁。发热、咳嗽、胸闷、胸痛半月 ,X线胸片诊断为Ⅲ型肺结核进展期 ,右侧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利福平 0 .4 5 g ,1次 /d ,口服 ,吡嗪酰胺 0 .5 g ,3次 /d ,口服 ,乙胺丁醇 0 .75 g ,1次 /d ,口服 ,异烟肼 0 .3g(天津氨基酸公司人民制药厂生产 ,批号为 2 0 0 10 90 6 ) ,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ml,1次 /d ,静点。 2d后 ,患者治疗后 8h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30min后缓解。为证实该反应为何种抗痨药物引起 ,次日在医生面视下 ,晨起顿服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经观察 1d无任何不良反…  相似文献   
112.
内毒素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理现象,是创伤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细菌脂多糖(LPS)是最常见的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LPS相关受体,其中清道夫受体(SR)、CD14、Toll样受体4(TLR4)为高亲和力或敏感性LPS受体。SR与单核/巨噬细胞清除、灭活LPS有关;CD14和TLR4是介导LPS激活细胞的重要受体。TLR2、β2整合素、L-selectin等为低亲和力LPS受体,作为“二级受体”在促进LPS诱导的促炎症和抗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TLR4可能是LPS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途径。单核/巨噬细胞表面防御性受体(如SR)下调、兴奋性受体(如CD14、TLR4、TLR2等)上调,可能是感染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由早期的防御性(清除、灭活LPS)转化为后期的效应性(释放大量的炎症和抗炎症介质)的重要机制。深化研究LPS跨膜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可望为有效控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3.
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小型猪髂动脉再狭窄模型,成形术后随机分为放疗组(血管数n=6)和对照组(血管数n=18),分别于术后12周及24周取材进行I型胶原、MMP-1及TIMP-1的免疫组化染色和I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放疗组I型胶原蛋白、mRNA及TIMP-1/MMP-1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I型胶原mRNA表达高峰在24周,而放疗组表达高峰在12周。提示^192Ir血管内放射治疗通过抑制I型胶原的合成和调节MMP-1及TIMP-1的活性而影响血管成形术后细胞外胶原的代谢。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时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规律及Ox-LDL对库普弗细胞(KC)-内毒素(LPS)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LPS组(分为1,5,10mg/kg三组,每组10只),复制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注射内毒素后0.5,1,3,5,8h时血浆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LPS的量效关系。分离培养小鼠KC,分别用Ox-LDL(10-100μg/ml),抗小鼠清道夫受体(SR)单抗(10μg/ml)及抗CD14单抗(10μg/mol)+Ox-DLD(100μg/ml)预处理KC1h后,再分别与1,10ng/mlLPS孵育3h,观察以上预处理对LPS诱导K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与KC表面CD14的关系。细胞上清TNF-α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注射LPS后,3组大鼠血浆Ox-LDL水平均显著增高,以10mg/kg组升高最明显。Ox-LDL预处理KC,能显著增强内毒素对KC的激活作用,表现为TNF-α含量明显升高,呈明显的量效关系。Ox-LDL的这种增强作用。结论:内毒素血症早期血浆Ox-LDL水平明显增高,与LPS呈明显的量效关系;Ox-LDL能明显增强LPS对KC的激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LPS与细胞表面CD14结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5.
严重创伤后早期全身性损害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近几十年来 ,我国创伤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烧伤、断肢 (指 )再植、交通伤、复合伤、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批居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 ,使我国创伤救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特别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1] 。然而 ,与其他一些疾病 (如传染病 )不同 ,创伤发生率因其致伤因素的增加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并呈现出伤情重而复杂、群体发生率高等特点。目前对于严重创伤尚无有效的救治方法 ,其伤亡率和伤残率很高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存质量 ,制约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因此 ,严重创伤既是目前创伤医学中亟待…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内毒素诱导下小鼠库普弗细胞(KC)ERK1/2活化规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规律以及ERK1/2信号通路在TNFα分泌中的作用,探讨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新方法。方法:磷酸化ERK时效组以含有100ng/mlLP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KC0,5,10,20,30,45,60,120min;磷酸化ERK量效组分别用含有0,0.1,1,10,100,1000,10000ng/mlLPS的培养基孵育KC30min,免疫印迹杂交检测内毒素诱导KC ERPK1/2活化规律,酶联免疫分析检测内毒素诱导KC释放TNFα规律。以0,0.5,1,10,25,50μmol/L PD98059(ER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KC1h,酶联免疫分析检测PD98059对LPS诱导TNFα分泌的抑制作用。结果:100ng/ml内毒素刺激后,KC同ERK1/2被迅速活化,30min达到高峰,2h后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在10pg/ml-100ng/ml范围内,内毒素对ERK1/2激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激活作用;内毒素诱导KC TNFα释放显著增加,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随着PD98059剂量的增加,其对LPS诱导KC TNFα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大。结论:内毒素可诱导KC ERK1/2活化和TNFα分泌,ERK1/2对内毒素诱导KC分泌TNFα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ERK1/2可能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117.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  相似文献   
118.
多学科综合治疗始于19世纪60年代,为解决单一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存在的局限性而产生.其不仅弥补了单一治疗手段的不足,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可谓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典范,从单一的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的治疗模式到现在的保乳手术,辅助放、化疗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历了100多年的革新,取得了多种综合治疗方法,显著地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文就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21 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5)、大体类型(P<0.05)、组织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直肠癌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0%(7/54)和27.9%(19/68).结论 对于局限于浅肌层的T2期直肠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可考虑行经肛局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