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 对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鉴定 ,了解病毒E基因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基因分型。方法  2 0 0 1年在上海市采集蚊虫标本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到 7株病毒。进行病毒一般生物学鉴定 ,对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约 2 0 0 0nt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应用ClustalX软件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 ,种系发生采用PHYLIP软件包分析。结果  7株病毒可以引起BHK 2 1细胞规律病变 ,病变时间为 6 0h。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后 72h死亡。所有新分离病毒与标准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反应。用病毒PrM区段 (4 5 6~ 6 95位核苷酸 )进行的基因分型分析 ,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以减毒活疫苗株SA14 14 2为标准 ,对 7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 ,7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 97.7%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 99.2 %以上 ;7株病毒与疫苗株SA14 14 2核苷酸差异在 12 .2 %左右 ,氨基酸差异在 2 .8%~ 3.2 %之间 ,共有 14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  2 0 0 1年在上海采集的蚊虫中新分离的 7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为我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2.
辽宁省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2002年辽宁省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方法 从辽宁省采集蚊虫标本4927只,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血清学(ELISA和IFA方法)、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本实验共研磨蚊虫标本50批,分离到2株病毒,命名为LN02-102、LN02,104。这2株病毒均可致BHK-21细胞病变(CPE)(2—3d),致Vero细胞病变(2—4d),也可致C6/36细胞病变(2—4d)。对3日龄乳鼠2—3d可致死。这2株病毒可与标准乙脑病毒抗体反应。利用病毒PrM区段(基因组456-695核苷酸)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新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对这2株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与疫苗株SA14-14-2相比,核苷酸差异为4.11%,氨基酸差异在0.60%。结论 在辽宁省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基因Ⅰ型乙脑病毒,是近年来在辽宁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的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33.
河南省唐河县分离到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河南省唐河县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病毒(JEV)并确定其基因分型及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3.1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S(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共采集3722只蚊虫标本,包括:库蚊、骚扰阿蚊、伊蚊及按蚊.从库蚊标本中分离到3株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E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6.9%~87.7%,氨基酸同源性为95.2%~97.0%,存在12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从河南省唐河县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E基因与疫苗株相比有部分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分析2-70岁人群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JEV-L)的免疫原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随机、非对照的观察研究在宁夏北部地区招募2-70岁且血清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阴性的健康人群,接种1剂次JEV-L;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病毒中和抗体,分析抗体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1剂次JEV-L免疫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为68.28%(99/145),其中2-10岁、11-20岁、21-40岁、41-70岁年龄组分别为90.32%、78.26%、66.67%、54.10%,乙脑流行区、低流行区分别为73.45%、50.00%,既往有、无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分别为83.33%、62.14%。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流行强度和既往乙脑疫苗免疫史是抗体阳转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1剂次JEV-L在乙脑流行区或既往有乙脑疫苗免疫史的2-70岁人群中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应用TaqMan PCR技术建立针对Flanders病毒(Flanders virus, FLA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下载GenBank中FLAV基因序列资料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选择其L基因中的高保守序列片段进行FLAV特异引物与探针的设计,使用来自于不同科属的15株病毒验证方法特异性,通过重复/平行实验验证方法稳定性,并利用体外转录的L基因RNA标准品建立基因拷贝数绝对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引物与探针工作特异性良好,同一样品重复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7%,定量分析模型灵敏度达到100 copies/PCR。结论 建立完成针对FLAV的TaqMan 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稳定性、简便、易操作的特点,为今后对FLAV的检测、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2005年6、7月在北流市和靖西县居民区的畜圈内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X(1.8)、Mega3.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两地共采集三带喙库蚊771只、骚扰阿蚊425只,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3株基因1型乙脑病毒,3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9.3%和99.8%,与越南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最大同源性为98.4%和99.6%。结论从2005年采集自广西的蚊虫中分离到3株基因1型乙脑病毒,这是首次报道在广西分离到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对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报告病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并对乙脑阴性标本检测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IgM抗体.方法 对陕西省两年乙脑报告病例的血清及脑脊液标本,用两种国产乙脑病毒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澳大利亚Panbio公司生产的乙脑/登革病毒IgM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复核检测,并用10种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乙脑阴性标本.结果 陕西省2005~2006年送检的9I份标本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5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2.68%和100%.2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对7种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21.67%.结论 陕西省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复核一致率较高,乙脑检测阴性病例中可能有其它脑炎病毒感染,提高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了解四川省的蚊、蠓以及相关虫媒病毒种类及分布。方法 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吸血昆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液氮保存备用。蚊虫、蠓虫研磨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和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基因检测。使用BioEdit 7.0.5.3、MEGA 6.0等软件对病毒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在四川省东南部3个县的7个自然村共采集到3属4种蚊虫17 019只,蠓虫12 700只。三带喙库蚊占蚊虫采集总数的79.4%(13 519/17 019),其次为骚扰阿蚊(11.1%,1 897/17 019),致倦库蚊占采集蚊虫标本总数的5.5%(930/17 019);中华按蚊最少(4.0%,673/17 019)。蚊虫标本接种组织细胞后,在合江县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获得3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株,经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在合江县采集的7批蚊虫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蠓虫标本接种细胞后未获得病毒分离物,在合江县采集的4批蠓虫标本经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阿卡斑病毒基因阳性。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四川省东南部3县的优势蚊种,四川省东南部存在经蚊虫传播的乙脑病毒及以蠓虫为媒介的阿卡斑病毒。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掌握福建省自然界蚊虫中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及基因型别特征。方法201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建阳市和福州市采集蚊虫标本,研磨处理后采用乙脑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进行分子筛查。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测序,应用ATGC、ClustalX(1.83)、MegAlign、GeneDoc3.2和Mega4等生物学软件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拼接、比对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采集6987只蚊虫标本,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3个监测点均检测到乙脑病毒核酸序列,三明市、建阳市和福州市蚊虫中乙脑病毒带毒率分别为1.25%、1.76%和0.65%。从建阳市采集的三带喙库蚊中扩增出1株乙脑病毒全基因序列,经鉴定所有检测到的乙脑病毒序列均属于基因I型。结论福建省自然界蚊虫中以基因I型乙脑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140.
海南岛两株甲病毒基因组3'末端核苷酸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从分子水平鉴定海南省分离的两株甲病毒(HBb17和M1病毒)。方法 采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两株病毒基因组的3’末端核苷酸序列,扩增产物经亚克隆,筛选重组子并测定核苷酸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HBb17和M1病毒分别扩增出约1.6kb和1.3kb的特异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在3’末端非翻译区HBb17病毒和M1病毒与罗斯病毒(国际标准株T48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9%,M1病毒与鹭山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