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伴间歇性疼痛2年余入院。体检:脐下腹壁见一直径约5 cm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局部破溃,触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临床诊断:皮肤恶性肿瘤,转移癌可能性大。全身其余各器官影像学及体格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患者入院后行皮肤结节切除。病理检查眼观:送检皮肤及皮下组织1块,大小10 cm×8 cm×5 cm,其中皮肤大小8 cm×4 cm×1 cm,皮肤中央局部隆起,直径约2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 (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26)。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术后7 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蛋白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分析其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yclin E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yclin E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53、Fas和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和Cyclin E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四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记物,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3.
34.
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64例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的成功实施,阐述了对静脉输注白蛋白制剂、氨基酸制剂、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管理,认为在治疗肝硬化过程中,营养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营养时,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合理地使用多种营养物质可预防各种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促进肝硬化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肿瘤的来源,进而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的表达。结果:6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占85%,平滑肌肿瘤占8.33%,神经鞘瘤占1.67。其中5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的表达率为90.19%,CD34的表达率80.39%,Vimetin的表达率86.27%,Bcl-2的表达率为74.5%(38例),S-100的表达率11.76%。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见。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不能完全靠光镜,必须结合免疫组化,才能做正确诊断。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最好联合使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其中CD117和CD34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敏感而有效的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36.
37.
采用YJ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治疗妇阴尖锐湿疣60例,皆一次治愈,随访半年皆无复发,无残留痕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