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寰枢椎定位导向内固定置钉点、角度、直径及长度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 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 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 ①对31例患者置入124 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 结论:X射线CT个性化设计方案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2.
23.
24.
26.
27.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重建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1例,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3例,齿状突不连5例,横韧带损伤3例.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共置入84枚螺钉,术中2枚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18/21).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12.83±4.2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重建上颈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29.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在国内未见报道。
目的: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及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效应,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
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 1.32) mm,右侧(19.16±1.30) 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 mm,右侧(13.85±0.79) mm。 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
结果与结论:①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平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提示从生物力学角度实施植入体置入,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