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6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银屑病、白癜风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二病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较少见 ,我所门诊近日见到 2例。报告如下 :例 1:杨某某 ,女 ,16岁。全身发疹、痒 3年 ,躯干头部皮肤变白半年。患者自 3年前始双下肢起带屑皮疹 ,感痒 ,抓破后出血 ,未经任何治疗 ,1年后皮疹渐发展至全身 ,到本所就诊 ,诊断为“银屑病” ,给予制银灵、郁金银屑片等药物治疗后皮疹渐消退 ,但时常有新皮疹出现 ,病情冬重夏轻。半年前背部、头顶部皮肤变白 ,无不适感。既往体健。其母患银屑病 ,外公患白癜风。查体 :青年女性 ,一般情况好 ,心肺 (一 )。皮肤科情况 :躯干、… 相似文献
72.
患者男,64岁.因双面颊部皮疹10余年,于2010年1月来我院门诊.10多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面颊部出现结节,偶尔痒,日光下瘙痒稍明显,未曾正规治疗.之后面积不断增大,出现多个结节、囊肿、黑头粉刺.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目的 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高血压肾损害之间,及其与贝那普利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84例初诊高血压病患者,通过检测尿蛋白排泄率明确高血压肾损害,同时选取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留取血浆标本,检测TNF-α水平及其TNF-α-308基因多态性.再以贝那普利作为降压药物之一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进行干预,观察TNF-α-308不同基因型对贝那普利的治疗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TNF-α-308以GA基因型为多见,其次为GG、AA,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47%.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TNF-α-308以GG基因型最为多见,其次为GA和AA,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30%,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308的AA基因型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和TNF-α的改变幅度最大,其次是GA和GG基因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308基因与高血压肾损害及其对贝那普利治疗的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某医院冠脉介入技术(PCI)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探讨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某医院心内科行PCI手术的患者的住院病历199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病历中抗菌药共使用7类13种,使用率为95%,使用率居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是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头孢呋辛。结论:该院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使用基本合理,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更应该考虑个性化。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Issue 1,2011)、PubMed(1980—2011.7)、MEDLINE(1966—2011)、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1991—20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1.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1.7)、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1.7)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3—2011.7),同时手工检索4种中医杂志,检索时间均为2010.1—2011.8,语言限于中英文,收集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对偏倚风险的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均为低质量研究,共3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09,1.54)],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结论: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纳入试验质量均较低,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 相似文献
80.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鼻部结节、斑块20余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鼻梁右侧出现粟粒大红色小丘疹,其后数目逐渐增多,渐向上下发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部分结节融合成斑块,偶觉瘙痒.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