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90例中国汉族人进行分析,发现载脂蛋白AI(ApoAI)M1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指数(BMI)≥24的NIDDM与BMI〈24的NIDDM之间、在动脉硬化(AS)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NIDDM件AS(NA)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NIDDM相似,与AS不同。根据上述结果,认为:ApoAI基因与BMI≥24的NIDDM相关联:BMI≥24的N  相似文献   
2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急性肠道坏死性病变, 胎龄越小, 发生率越高。与NEC相关的死亡率高达20%~30%, 且存活者25%患有短肠综合征、生长受限、远期神经发育不良等严重后遗症。NEC的早期症状不典型, 一经发现, 往往即为重症, 临床难以早期诊断。腹部X线和超声是诊断NEC的经典手段, 近年来, 血清、尿、便的多种生物学标志物等作为NEC早期识别的潜在工具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通过整合传统检查及生物学标志物, 不断优化NEC的临床诊疗体系, 以期为临床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3.
呼吸机撤离后不同体位对新生儿通换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呼吸机撤离后最初6h内新生儿仰、俯卧位对其通、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并直接撤机后体温正常的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氧气涵吸氧,确保经皮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监测撤机后6 h内各时间点的吸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及经皮氧饱和度,于撤机后1 h及6 h各测动脉血气1次,记录PaO2、PaCO2,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结果 撤机后1~6 h俯卧位组FiO2均明显低于仰卧位组(P<0.01),RR在俯卧位组有降低趋势,于撤机4 h后明显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撤机后1 h及6 h,俯卧位组PaO2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仰卧位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于撤机后6 h仰卧位组PaCO2高于俯卧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俯卧位可以改善撤机后最初6 h内新生儿的通、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慢性肺疾病(CLD)早产鼠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A、B(SP-A、SP-B)通道蛋白-5(AQP5)基因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将80只早产鼠随机分为模型和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高体积分数氧诱导慢性肺疾病模型,于实验后1、3、7、14、21 d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肺组织SP-A、SP-B及AQP5 mRNA表达.结果 生后初期2组SP-A、SP-B及AQP5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7 d实验组SP-A及SP-B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5),14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21 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5);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AQP5均维持在较低水平(Pa<0.05).结论 高体积分数氧诱导早产鼠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向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Ⅰ)分化障碍可能是CLD肺上皮修复异常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新近发现与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因子,但其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LD)的肺纤维化有何关系,迄今未见报道。该文旨在阐明CTGF在高氧致早产鼠CLD发生、发展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在纤维化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高浓度氧诱导早产鼠CLD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动态观察CTGF mRNA表达,并同时测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及肺组织 Ⅰ 型胶原的含量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后1 d,3 d,两组 Ⅰ 型胶原、PCNA指数、TGF-β1蛋白及CTGF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7 d升高(P<0.05),Ⅰ 型胶原、PCNA指数及CTGF mRNA表达14 d升高(P<0.05),21 d均达高峰(P<0.01);肺组织CTGF mRNA表达与 Ⅰ 型胶原呈明显正相关(γ=0.89, P<0.01)。结论: 高氧致CLD早产鼠肺组织CTGF mRNA表达水平与肺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相一致,CTGF与CLD的肺纤维化密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49-452]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年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MRI(T1WI 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例早产儿中,无脑损伤177例,有脑损伤181例,其中缺血性脑损伤占70.7%(128/181);单纯出血性脑损伤占53.0%(96/181);缺血伴出血性脑损伤占23.7%(43/181)。对21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急产、双胎妊娠、母孕期感染、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产前使用硫酸镁、复苏抢救史、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示:母孕期感染(OR=4.738,95%CI:1.201~18.685, P<0.05)、产道分娩(OR=9.191,95%CI:4.699~17.979, P<0.05)、低钠血症(OR=3.244,95%CI:1.173~8.969, P<0.05)和低钙血症(OR=3.162,95%CI:1.325~7.545,P<0.05)是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母孕期糖尿病(OR=5.211,95%CI:1.272~21.341, P<0.05)、产道分娩(OR=3.078,95%CI:1.824~5.194, P<0.05)、低钠血症(OR=3.331,95%CI:1.506~7.366, P<0.05)和低钙血症(OR=4.713,95%CI:2.412~9.209, P<0.05)是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OR=0.375,95%CI:0.183~0.766, P<0.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等宫内暴露因素,分娩过程及出生后内环境紊乱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围生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持续吸入高氧后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足月新生Wistar大鼠,于生后12h内分别持续吸入90%的高浓度氧(高氧组,15只)和空气(空气组,15只).各组于3d,7d和14 d随机处死大鼠后,进行肺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α-SM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 持续吸入高氧3d,高氧组与空气组大鼠α-SMA表达与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吸入高氧7d和14 d,高氧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吸光度与空气组比较显著增加(112.60±4.61 vs 94.69±2.38,200.30±3.97 vs 103.04±1.91,P<0.01).同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高氧组7d、14 d时也较空气组明显增加[(28.66±1.15) μg/L vs (24.62±3.15) μg/L,(30.60 ±0.65) μg/L vs (27.46±1.68) μg/L,P <0.05].高氧组大鼠α-SMA表达与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高氧可促进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Ⅰ型胶原合成增加,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29.
�����������о���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领域在临床及基础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从2011年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外SCI的相关学术论文,足以体现出国内新生儿专业不断进步、不断上升的研究水平,其中的某些实验结果及研究结论非常值得新生儿科医师借鉴、学习和应用。本文就2011年我国儿科新生儿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干扰素(INF)-α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的应用,虽然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上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IFN-α的长期有效率仅为30%-40%,抗病毒新药核苷类似物拉米呋啶(lamivudine)和华米可维(famiclovir),也存在着抗病毒作用短暂、易于诱发DNA多聚酶突变而形成耐药以及停药后易复发等特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治疗目前技术虽不成熟,但却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广泛的空间,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抗病毒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反义核苷酸技术和外源基因的转导表达技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