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针刺承山穴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颇佳。针1次即便通,针5~7次即可巩固疗效。治疗方法:选双侧承山穴,皮肤常规消毒,垂直进针2~3寸,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1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刺激强度因人而异,隔日针1次,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3b期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DKD 3b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先进行2周的洗脱期治疗,后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160 mg,每日1次,试验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以随访点为基线,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为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凝血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高钾血症、肌酐倍增及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有效病例试验组81例,对照组80例。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在治疗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5),6个月时下降更显著(P〈0.01),对照组收缩压在随访1、3、6个月,舒张压在第6个月时均低于同期试验组水平(P〈0.05)。随访第1、3、6个月,试验组24 h UPQ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同时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随访1、3、6个月24 h UP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B呈上升趋势,在随访的第6个月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对照组ALB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SCr均呈升高趋势,在随访的第3、6个月,试验组SCr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SCr升高的幅度高于试验组,3次随访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eGFR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下降幅度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随访1、3、6个月肾功能进展例数分别为0例、8例(9.55%)、18例(21.4%);对照组分别为7例(8.3%)、18例(21.4%)、34例(40.5%),随访第3、6个月时,两组肾功能进展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  相似文献   
33.
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磨开内耳道后壁与骨迷路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磨开内耳道后壁提供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10 例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头颅湿性标本, 以内耳道为中心进行了 C T 断层薄扫, 在手术显微镜下磨开内耳道后壁, 保护骨迷路, 用游标卡尺、量规进行了测量。结果  (1) C T 断层薄扫可较好地显示骨迷路与内耳道后壁的关系及岩锥气化程度, 高颈静脉球现象; (2) 在小脑最大牵开程度不大于61°情况下,不伤及骨迷路, 平均最大磨开内耳道后壁接近总长的2/3 , 有5 侧标本低于内耳道总长的50 % ; (3)内耳道后外侧唇与前庭、半规管总脚的距离, 及后垂直半规管与岩锥后表面的距离, 个体变异较大。结论 从该对比研究, 测量 C T 断层扫描、磨开内耳道确定前庭、半规管总脚与内耳道后外侧唇的距离, 对比变异不大, 所以术前 C T 内耳道断层可以指导术中安全磨开内耳道后壁。  相似文献   
34.
眶上裂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手术治疗涉及眶上裂区肿瘤提供详尽的显微解剖及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20 例成人头颅湿标本, 在放大5 ×25 倍显微镜下, 对眶上裂区进行逐层显微解剖, 观察及测量。结果 眶上裂位于眶尖与海绵窦之间。被 Zinn 腱环分为三部分: 外侧区、中央区和下侧区。滑车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及眼上静脉经外侧区穿行。动眼神经上、下支、外展神经、鼻睫神经及腱状神经节的交感根和感觉根均经中央区穿行。下侧区仅有眼下静脉穿行。本研究对穿行于上述各区域的神经及血管的行程及毗邻结构进行了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论 熟悉此区域的显微解剖, 术中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35.
海绵窦显微外科相关三角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为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6~20倍手术显微镜放大下,对20例成人头颅进行了海绵窦12个三角解剖学测量。结果测量了上壁4个三角,外侧壁6个三角,后壁2个三角,通过这些三角所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腔隙的范围。结论应用这些三角解剖学测量可指导与海绵窦相关的手术,安全切开海绵窦上壁、侧壁、后壁,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保护骨迷路和面神经管提供解剖与临床研究。方法①用20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②选择临床适当病例应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斜坡区肿瘤45例。结果①面神经管岩骨段分为3段:迷路段(前庭段),鼓室段(水平段),乳突段(垂直段),迷路段最短,乳突段最长;②骨性标志可大体判断骨性半规管和面神经管的相关位置;③岩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断层扫描可准确判定面神经管、骨迷路解剖标志,及乳突气化程度。结论术前岩骨CT断层扫描与骨性标志联合应用可指导保护骨迷路和面神经管。  相似文献   
37.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3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6例出血,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出血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853例病例中出血6例。鼻腔出血2例,鞍内出血2例,鞍上出血l例,远隔部位出血1例。经过相应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和肿瘤特点,提高诊疗经验和手术技巧,是可以减少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出血的发生。出现出血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判断出血来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当处置而加重损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初步探讨AIP基因突变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Knosp分级标准筛选出侵袭性垂体瘤18例,非侵袭性垂体瘤16例.两组共34例垂体瘤标本分别行PCR和AIP基因6个外显子的DNA测序,根据测序比对结果,对两组样本中AIP基因的突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侵袭性垂体瘤中有4例出现Exon4的突变,而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中仅有1例出现突变,前者AIP基因突变率为22%,后者为6%.经卡方检验,两组样本中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突变位点是Exon 4序列中一处C突变为T的突变位点.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中AIP基因的突变率要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瘸,表示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瘤的侵袭性之间存在相关性;Exon 4序列中有一处C突变为T的突变位点,表示样品中位于Exon 4该位点的基因型为CT杂合型;AIP基因有可能成为诊断并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9.
背景:脑深部电刺刺激在治疗运动障碍紊乱及神经心理疾病时,表现出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因此,本实验致力于探讨丘脑前核高频电刺激对记忆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8),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组(n=8),丘脑前核假刺激组(n=8)和丘脑前核刺激组(n=8)。水迷宫实验用于评估电刺激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数据统计。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定位航行试验第一天AD模型组与丘脑前核电刺激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57.25?20.15)s和(53.52?17.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四、五天AD模型组与丘脑前核电刺激组逃避潜伏期相比,丘脑前核电刺激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而假刺激组与AD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丘脑前核电刺激组与AD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平台象限的穿越次数明显减少和留滞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假刺激组与AD模型组相比,平台象限的穿越次数和留滞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双侧丘脑前核高频电刺激可以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第八对脑神经前庭部分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8%~10%、桥小脑角肿瘤的80%,年发病率约1/10万,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平均年龄在46~58岁之间,很少发生在青少年,如果发生则往往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有关。患者常表现为渐进性高频听力下降、耳鸣、头晕和平衡障碍等。听神经瘤的治疗目的在于肿瘤控制和面神经功能保留,有可能的情况下保留听力。近年来,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已经作为一个崭新的观点被提出,提高听神经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治疗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