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7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63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839篇
内科学   425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88篇
综合类   1497篇
预防医学   737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647篇
  6篇
中国医学   646篇
肿瘤学   33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91.
本文从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的概念、内涵、重要意义、效益等方面探讨了LIS在肿瘤医院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经过近一年多的实践,实现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标本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网络管理、检验数据管理、报表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发生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不稳定性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无论其气胸量多少,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传统的肋间切开置管引流术,操作复杂且创伤大,不但易出现术中、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引流口渗液等并发症,而且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疼痛不适,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各种病因的气胸病例采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效18例占60.0%,有效8例占26.6%,部分有效2例占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气胸简单易行,出血少,创伤小,抽气过程中可随意控制抽气速度,可反复使用,治疗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全动脉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相较于传统CABG,其远期血管通畅效果更佳,患者预后更好。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全动脉化CABG在临床的应用并不广泛。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动脉化CABG的优点,并讨论动脉桥的选择,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 000μg/ml浓度时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脑脉利颗粒具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5~67(55.48±8.07)岁;病史36~240(82.40±47.68)个月。病变部位:L2,32例,L3,45例,L4,59例;均表现为慢性腰痛,伴下肢神经症状3例。采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无血管、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切口长度(4.06±0.42)cm,手术时间(45.12±5.43)min,术中出血量(33.40±7.29)ml;术后72 h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1.14±0.47。所有患者无切口皮肤坏死、愈合不良或感染;出现交感链损伤1例、左大腿前外侧疼痛并麻木2例、左侧髂腰肌无力1例,均为一过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0.80±5.4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随访过程中有轻度丢失。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获得良好的改善。融合器无明显沉降或移位,均获得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明显改善。结论:只要严格病例选择,充分的术前检查,采用Stand-alone OLIF治疗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效果良好,临床优势明显,是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宫颈癌防治研究20年历程与成就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发病人数占全球的18.6%,防控形势严峻。经过20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国形成了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科学证据,HPV预防性疫苗取得突破进展,筛查技术日渐成熟以及初步提出适用于不同经济水平条件地区的多种宫颈癌筛查方案。尽管如此,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以缩小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加速实现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Anterior SuperPAT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臼假体位置及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THA的7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38例采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的病人纳入前路通道组,37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的病人纳入后外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1周、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的外展角与前倾角,并与Lewinnek安全区(髋臼外展角40°±10°、髋臼前倾角15°±10°)进行比较,评估放置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结果 病人随访8~21个月,平均为12.1个月。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均未见脱位。前路通道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后外侧组,术后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后外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后外侧组,术后1周、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通道组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为42.78°±4.98°、15.29°±4.97°,二者均在安全区域的比例为84.2%(32/38);后外侧组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为41.49°±5.50°、13.58°±4.74°,二者均在安全区域的比例为83.8%(31/3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THA,髋臼假体位置无明显差异。虽然前路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手术时间更长,但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缓解手术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12518例,其中产前超声怀疑的18例胎儿CCAM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继续妊娠者,动态观察肿块的变化,并随访至产后半年,引产者与病检结果对照。结果产前超声诊断的18例CCAM均为单胎妊娠,正确诊断15例,诊断准确率约83%,其中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3例;误诊3例,其中两例为膈疝,为完全误诊,1例为CCAM合并隔离肺,为部分误诊。发生于左侧者15例,右侧者3例;超声检出孕周为20~31周;1例合并无脑儿;18例引产6例,分娩12例;继续妊娠的胎儿中肿块随孕周增大而缩小或至消失者3例,持续存在9例。结论胎儿CCAM具有较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超声可动态观察肿块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及预后评估与处理。因此产前超声可成为胎儿CCAM的首选及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