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对卵圆孔未闭(PFO)致使隐源性脑卒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隐源性脑卒中的患者40例,进行TCD发泡试验检查及经食管超声检查(TEE),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40例患者中TCD检测发泡试验阳性为20例(50.00%),而TEE为19例(47.50%),提示两种方法对PFO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发泡试验诊断的PFO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TCD对于较小的PFO的诊断更有优势,随着分流量增加,TTE阳性率才逐渐增加。结论 TCD发泡试验在筛查PFO导致隐源性脑卒中的阳性率与TEE差异不大,但对于小分流量的PFO的筛查,TCD有更高敏感性,是筛查PFO非侵入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Cys C)和尿白细胞介素-18 (IL-18)对危重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生后6h内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1周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对照组).检测患儿入院当日尿Cys C、IL-18、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并于入院24 h内进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Cys C、IL-18与AKI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Cys C、IL-18对新生儿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57例新生儿,11例(19.3%)在入院1周内发生AKI.AKI组出生体重、胎龄、Apag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尿Cys C、IL-18、α1-MG、MA水平及SNA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胎龄、出生体重、尿MA、α1-MG水平及SNAP评分等因素后,尿Cys C、IL-18浓度与AKI显著相关.尿Cys C和IL-18预测新生儿AKI的AUC值分别为0.91 (95% CI0.82 ~0.99,P<0.001)和0.74(95% CI0.53~0.95,P=0.015).结论 尿Cys C、IL-18是新生儿AKI的独立预测指标,尿Cys C具有更好的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观察电针"胃经三段组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电图的影响,为"胃经三段组穴"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胃经三段组穴"电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电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含量、胃电图的平均幅值、波形平均频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餐前和餐后胃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餐前和餐后胃电平均幅值、平均频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胃经三段组穴"能有效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胃泌素含量,改善胃运动功能,并使患者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化,且疗效与经典的"内关、中脘、足三里"腧穴组相当。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并探讨rTMS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共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rTMS组.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将模型组及rTMS组大鼠制成抑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未给予特殊处理.rTMS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rTMS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Open-field试验检测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DG)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表达,并通过检测5-溴脱氧尿苷(BrdU)水平观察DG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情况,选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DG区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并且其中一些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G区神经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增殖功能明显减弱,同时海马区BDNF表达亦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rTMS组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DG区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及增殖功能均明显提高,海马区BDNF表达亦显著增强.结论 rTMS能改善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其治疗机制可能与rTMS增强海马BDNF表达,从而提高DG区神经前体细胞数量、促进其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对FD病人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以及胃肠激素在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FD病人针刺前后各抽取血液5mL,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结果针刺足三里后,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上升,与针前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生长抑素含量明显降低,与针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D病人基础血浆胃动素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针刺足三里可使FD病人血浆胃动素含量上升,生长抑素含量下降,说明针刺足三里对FD病人胃肠激素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同时提示胃肠激素可能参与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或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7.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对5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各采血5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针刺四白、足三里穴后,血浆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与针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四白旁对照点后血中胃泌素明显升高,与针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血浆胃动素含量上升,与胃运动增强呈平行关系,提示胃运动增强有胃动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88.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对5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各采用5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针刺四白,足三里穴后,血浆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与针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针刺四社对照点后血中胃泌素明显升高,与针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血浆胃动素含量上升,与胃运动增强呈平行关系,提示胃运动增强有胃动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89.
儿童胸腹部外伤的急诊超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统计,外科创伤是我国儿童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胸腹部多发伤病情急、危、重,越早明确诊断,就越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外科创伤病人特别是儿童,大多不能配合检查或不能主动主述病史,给医师的诊断造成极大的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我院227例儿童创伤病人,探讨超声在儿童胸腹部外伤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