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通过B超显象观察针刺足阳明经下肢段穴位对胃窦面积的影响,而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足阳明经下肢段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冲阳、内庭6个穴组,每组15例,每例均接受经穴及左右旁开1cm对照点的观察.刺激方法为针刺手捻针,观察记录方法为B超显示屏上直接观察,同步用日产日立录像机记录,观察过程为针前记录3min,针刺中记录3min,将记录的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每Zs采样一次,6min共捕获图象180幅,以象素为单位,计算鲁窦的面积、上下径、前后径、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结果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冲阳、内庭4个穴位后都能使胃窦面积明显增大,与针前比较P值分别<0.05和0.01,而针刺穴位左右对照点则作用不明显.针刺足三里、冲阳2穴后能使胃窦上下径明显增大,与针前比较P<0.05.对胃窦前后径的变化起作用的穴位只有足三里1穴.结论针刺足阳明经下肢段穴位对胃运动功能确有特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42.
电针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家兔胃胆运动及脑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及经穴对相应脏腑的特异性作用.方法:静脉滴注阿托品造成家兔(n=50)胃和 Oddi括约肌运动抑制状态,观察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及阳陵泉穴对胃电及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并检测血浆和胃窦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组织中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静滴阿托品后家兔胃电和Oddi括约肌肌电慢波高活动相平均振幅(P=0.001和快波平均振幅(P=0.028,P=0.001)明显降低;慢波平均频率变化不明显.电针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对家兔胃电(P=0.020,P=0.0001及Oddi 括约肌肌电(P=0.021,P=0.001)平均振幅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表明经脉-脏腑之间既有直接相关又有间接相关.电针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可升高胃窦平滑肌、Oddi括约肌组织及血浆中MTL(P=0.000)、CCK((P=0.001)含量.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窦平滑肌和血浆MTL (P=0.020,P=0.001)及血浆CCK(P=0.001)含量升高最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ddi括约肌MTL及胃窦平滑肌、Oddi括约肌CCK以电针阳陵泉穴明显.提示MTL和CCK是参与针刺调整消化道运动的重要脑肠肽物质.结论:电针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可促进胃和 Oddi括约肌运动,其机制之一可能为针刺影响外周MTL、CCK的释放,进而调整消化道运动.这种经穴对相应脏腑的调整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穴位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探讨经脉一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分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及膀胱经组,用无水乙醇灌胃制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以胃黏膜损伤指数、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ous oxide synthetase,NOS)含量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针刺治疗后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胃黏膜损伤指数:胃经组(10.88&;#177;3.23)明显低于模型组(24.88&;#177;6.29)、胆经组(19.38&;#177;3.66)及膀胱经组(24.13&;#177;1.64)。②胃黏膜一氧化氮含量(μmol/g):胃经组(1.38&;#177;0.27)明显高于模型组(0.45&;#177;0.20)、胆经组(0.45&;#177;0.19)及膀胱经组(0.57&;#177;0.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32,P&;lt;0.01)。③胃黏膜NOS含量(mkat/g):胃经组(32.20&;#177;10.21)明显高于模型组(12.70&;#177;2.61)、胆经组(22.12&;#177;5.32)及膀胱经组(12.52&;#177;4.24);而胆经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膀胱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664,P&;lt;0.01)。结论:①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升高实验兔胃黏膜一氧化氮、NOS含量,减低胃黏膜损伤指数,表现出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②针刺足少阳经穴可升高实验兔胃黏膜NOS含量,但作用较足阳明经穴组弱。③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仅为正常的50%,这一观点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1]结果中已被证明。  相似文献   
45.
背景:“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经络学说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课题以一个脏腑为基础研究其与多条经脉之间的关系,探讨经脉与脏腑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 目的:通过电针足三阳经穴对家兔Oddi括约肌肌电发放及其相关脑肠肽胆囊收缩素浓度的影响,探讨针刺对Oddi括约肌的调整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2007-1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体质量2.0~2.5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空白组、阿托品组、足三里组、阳陵泉组、四白组、承筋组,每组10只。 方法:各组兔用生理记录仪记录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1 h后,除空白组滴注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静滴阿托品,静滴的同时足三里、阳陵泉、四白、承筋组分别电针相应腧穴20 min。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处理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各1 h,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Oddi括约肌组织内胆囊收缩素的浓度。 结果:与阿托品组比较:空白组、四白、足三里、阳陵泉组慢波高活动相及快波平均振幅升高(除足三里组快波外,均为P < 0.01或P < 0.05);四白、足三里、阳陵泉组均能使Oddi括约肌组织及血浆中胆囊收缩素的浓度升高(除足三里组Oddi括约肌组织胆囊收缩素浓度外,均为P < 0.01或P < 0.05),产生上调的效应依次为:四白组 > 阳陵泉组 > 足三里组。 结论:经(穴)对所辖脏腑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特异性的调控作用,胆囊收缩素是针刺对胆道系统运动起调节作用的重要脑肠肽之一。  相似文献   
46.
背景:目前单一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居多,不能综合的阐述生物机制。 目的: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对电针足阳明胃经(穴)促进大鼠胃黏膜修复过程中相关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研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实验于2006-11/2008-1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经穴与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15只用于制备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与模型组每天只捆绑不针刺;针刺治疗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梁门、四白穴,接上G6805治疗仪,疏密波,频率4/50Hz,输出电压2-4V,强度以肢体轻微颤抖为度,30min/次,1次/天,连续7天。针刺对照组则在同一时间针刺双侧的足三里、梁门、四白穴内侧约0.3cm的非经非穴点,其余的处理均同针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参照GUTH法行胃黏膜损伤指数;各组间上下调(磷酸化水平变化≥1.5倍)蛋白的归属通路的比较。 结果: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针刺对照组(P<0.01),而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芯片分析示:针刺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均可上调模型组的蛋白磷酸化的水平(≥1.5倍),但针刺治疗组上调的蛋白参与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而针刺对照组上调的蛋白虽归属多个通路,但只有单个蛋白被激活,不能形成信号途径,同时针刺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还可下调模型组蛋白磷酸化水平(≥1.5倍),其结果与上调的蛋白相似,针刺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差异通路比较,蛋白归属通路的数量以及归属通路的蛋白量均有显著差异,且针刺对照组MAPKS通路缺如。 结论: 电针足阳明胃经(穴)可引起大鼠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多个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电针促胃黏膜修复其机制是一个多通路、多水平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伤寒论》中灸法的应用特点主要有:病在三阴宜灸;阳热实证禁灸;病性寒者宜灸;先灸后药、灸药并用;单独施灸等。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深静脉置管导引钢丝j型头方向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危重患者432例,按照导引钢丝j型头预先设置方向分为a(头侧)?b(脚侧)两组,每组216例?观察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选择左右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 > 0.05)?A组有100例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其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组异位率为55%,左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率为28%,两侧相比右侧异位率明显高于左侧(p < 0.05)?B组中右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率也高于左侧(p < 0.05)?A组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组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组;与b组相比,a组中左侧锁骨下静脉误入左颈内静脉也明显高于右侧,a组左侧锁骨下静脉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 < 0.05)?结论:导引钢丝j型头预先方向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预先将j型头方向朝向脚侧可显著降低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9.
所试经脉为右下肢足阳明胃经,实验点为循经线上足三里,对照点为足三里左右旁开2cm处。观察过程为针前电静息、意念、休息、进针、留针、拔针等。结果显示,气功诱发与针刺激发基本一致,均能出现四种不同类型的电位。谱图显示100HZ频段棘峰波的相对谱功率,经穴点明显高于左右两旁对照点。拔针后经穴上的峰值没有降低趋势,与对照点差异明显存在。这说明气功训练可以加强循经肌电发放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为了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对胃窦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组织中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阿托品组、足三里(足阳明经)、阳陵泉(足少阳经)、四白组(足阳明经)、承筋组(足太阳经)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静滴阿托品造成平滑肌抑制状态,与此同时足三里、阳陵泉、四白、承筋组分别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四白及承筋穴20min。实验结束后取胃窦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上述组织内缩胆囊素A受体基因(CCKA-R-mRNA)表达。结果:电针足阳明及足少阳经穴均能上调胃窦及Oddi括约肌组织中CCKA-R-mRNA的表达。对胃窦平滑肌组织CCKA-R-mRNA表达上调作用,针刺足三里(2.533±0.413)作用大于阳陵泉(1.453±0.508)及承筋组(1.098±0.2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5.252,P<0.01);对奥狄氏括约肌组织CCKA-R-mRNA表达上调作用,阳陵泉组(1.921±0.655)大于承筋组(0.820±0.39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628,P<0.01)及足三里组(1.359±0.105)。以上各组中以四白穴对上述两组织受体基因表达上调作用最强。结论:针刺足阳明、足少阳经对胃、胆运动的特异性调整作用,不仅与相关脑肠肽的释放有关,还与脑肠肽受体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