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室内空气污染物诱发哮喘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十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哮喘成为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新热点,新观点之一认为: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是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怀疑空气污染物对哮喘发作协同作用,但是空气污染物是如何引起哮喘发作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1991年丹麦学者Nielsen GD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假说,认为气道刺激作用是一种受体介导的病理学过程,包含了“空气污染物/辣椒素受体/Ca^2 /P物质/速激肽受体”信息传递分子链,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正是这一过程在气道局部的反映,由于缺乏实验证实,这项假说成为悬案,1997年美国学者Caterina MJ研究组成功地克隆了感觉神经纤维末梢上辣椒素受体,为验证这一假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DMD)患者的心肌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选择经过肌肉免疫病理dystrophin检查确诊的45例DMD患者,从心肌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5例DM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其中以血肌酸激酶(CK)升高为主;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33例(73.3%)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最多见;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5例,有异常患儿10例,均为7岁以上的患者。结论充分认识DMD患者的心脏损害情况,对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延缓DMD发展和延长患者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治疗组予火针治疗及红蓝光治疗,对照组仅予火针治疗,5天治疗1次,共4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56%和65.56%(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5.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具有提升细胞内环单磷酸鸟苷浓度、舒张平滑肌细胞的作用[1]。本文分析rhBNP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Wilson病(WD)患者角膜Kayser-Fleische(rK-F)环与临床分型以及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 039例WD患者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方法和发病年龄段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肝型、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亚临床型患者(P=0.00),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肝型患者(P=0.00)。不同年龄组中,5~9岁、10~19岁、20~29岁和≥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岁组患者(P=0.00),10~19岁、20~29岁、≥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9岁患者(P=0.00)。结论对于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且有脑损害症状(或有肝、脑等多脏器损害症状)而怀疑为本病的患者,角膜K-F环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10岁以下或以肝损伤为主的疑诊患者,即使角膜K-F环检查结果阴性仍不能排除本病,需行铜代谢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目的 观察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住院患者均给予奥氮平治疗,起始量为2.5~5 mg,最大剂量为15 mg,共观察8周,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后副反应评定,从疗前开始每2周评定1次.结果 经观察8周后,32例中显著进步4例... 相似文献
29.
气态甲醛暴露与小鼠肺组织NO合成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气态甲醛暴露对小鼠肺组织一氧化氮(NO)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6只,连续72h用不同浓度气态甲醛(0、0.5、1.0、3.0mg/m3)对小鼠进行仿真式染毒,测定小鼠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水平和NO阳性检出率。结果低浓度甲醛暴露(≤0.5mg/m3)可抑制肺组织NOS活力(P<0.05),NO浓度很低,而高浓度甲醛暴露则可使肺组织NOS水平升高(P<0.05),气道的NO浓度增高。结论甲醛在机体内存在双向作用,随着甲醛浓度升高,小鼠肺组织NOS活力呈现先抑制而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NO阳性检出率亦呈现此规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Wilson病(WD)患者角膜Kayser-Fleische(rK-F)环与临床分型以及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 039例WD患者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方法和发病年龄段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肝型、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亚临床型患者(P=0.00),脑型和脑-内脏型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肝型患者(P=0.00)。不同年龄组中,5~9岁、10~19岁、20~29岁和≥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岁组患者(P=0.00),10~19岁、20~29岁、≥30岁组患者的K-F环阳性率显著高于5~9岁患者(P=0.00)。结论对于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且有脑损害症状(或有肝、脑等多脏器损害症状)而怀疑为本病的患者,角膜K-F环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10岁以下或以肝损伤为主的疑诊患者,即使角膜K-F环检查结果阴性仍不能排除本病,需行铜代谢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