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CI:0.02%~0.10%),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结论 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体外检测B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检测B淋巴细胞功能,通常用溶血空斑试验(PEC)。初为Jerne 的平板法,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室法、破片法及脾细胞体外培养PFC 法等,但均因技术操作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而未能广泛采用。Simpson 报道了一种通过B 细胞介导的绵羊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农村老年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自感羞辱水平及社会支持的情况。方法 选取永州农村地区老年女性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调查其自感羞辱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 农村老年女性感染者其自感羞辱总得分为(33.36±9.31)分,高于同人群老年男性(t=11.59,P<0.001),责备维度的得分低于老年男性(t=-6.14,P<0.001)。汉族、依靠儿女赡养的、独自居住老年女性HIV感染者自感羞辱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此地区老年女性的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其客观支持得分与社交距离以及歧视维度的得分呈负相关(均有P<0.05);主观支持与责备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05);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与责备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41,P<0.001)。结论 此地区老年女性HIV感染者的自感羞辱程度较同地区男性更高,而社会支持程度较非HIV感染的老年人群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地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对疟疾危害的认知。基层医疗机构对来自疟疾高风险地区的归国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非洲旅行史,提升诊断疟疾的意识、疟疾诊断和处理能力,遵循抗疟治疗全程、足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012年4-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纳米碳组患者术中采用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在肿瘤周围浆膜下注射纳米碳后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情况,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纳米碳组检出淋巴结(31.7±7.6)枚/例,多于对照组(19.8±6.1)枚/例(P<0.05);纳米碳组微小淋巴结(小于5 mm)检出率为61.0%(386/633),高于对照组43.3%(171/395)(P<0.01);纳米碳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3.5±4.8) min,短于对照组(32.6±5.5) min(P<0.05);纳米碳组淋巴结黑染率为61.9%(392/633),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3.0%(90/392),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6.2%(15/241)和对照组的15.7%(62/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有纳米碳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腔镜下静脉输液针注射法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口腔科收治的164例牙周炎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口洁治、龈下超声刮治及根面平整,观察组患者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PLI、S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PLI、SB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能较长时间控制龈下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GF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KB/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MAPK、IKB/NF-κB、PI3K/Akt、WNT/β-catenin、Hedgehog等信号通路之间复杂交织和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存在一些肿瘤标志物、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miRNA的协同作用。结论 分子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病中有着复杂的交叉和冗余。  相似文献   
18.
19.
痈是外科常见化脓性感染也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痈(carbuncle)为相邻近的多个毛囊及毛囊周围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营养不良、糖尿病、肾炎或患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507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尿蛋白排泄率(UAE)对缺血性心脏病(I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507例,依据UAE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uAE〈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MA,UAE20μg/min-200μg/mln)和明显蜃白采组(OA,UAE〉200μg/min),比较3组病人的基线资料,观察不同UAE水平与IHD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IHD发生的因素。结果OA组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A组和MA组,且IHD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示OA与IHD的发生显著相关,其他与IHD发生相关的因素有糖尿病程和年龄,而MA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UAE是2型糖尿病病人IHD较为可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