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伟良 《中国药师》2009,12(5):628-62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人的抑郁与消极应对干预效果,为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目标依据。方法对50例老年慢性病人的抑郁与消极应对进行了为期1a的心理干预,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应对方式问卷(WCS)对研究对象的干预效果进行自身对照测评。结果干预前GDS得分较高,为(20.93±1.90)分,干预6个月为(17.88±1.80)分,干预1a后为(11.80±1.60)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WCS测评结果显示,干预前应对方式以退避、幻想、自责运用次数较多,分别为(4.7±2.4)次、(5.3±2.2)次、(4.7±2.2)次;干预6个月时分别为(5.3±2.1)次、(4.8±1.8)次、(4.1±2.0)次,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a后,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次数比干预前增多,而退避、幻想、自责运用次数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