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青光眼滤过泡的并发症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青光眼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若滤过泡失败,则可导致眼压升高和视功能再次受损。我院1993年8月~1998年12月间住院的66例80只眼中,20例20眼发生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现将其原因和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0例中,男6例,女14例。右眼11例,左眼9例。平均年龄60.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9例。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12 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的病因 20例中,即将失败的滤过泡8例,滤过过盛6例,包裹性滤过泡4例,滤过泡渗漏2例。13 处理方法及结果 对于即将失败的滤…  相似文献   
402.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 ,它的阻塞引起视网膜的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 ,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视网膜动脉阻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发病率为 1/5 0 0 0 [1] 。我院自 1986年 5月以来收治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 15例 ,占总住院人数的 0 .8%。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 ,其中男 12例 ,女 3例 ;均为单眼发病。 15只眼中左眼 10只 ,右眼 5只。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9只眼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6只眼。2 讨论2 1 视网膜动脉阻塞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 有报道本病发生于高血压 ( 64 % )、糖尿病 ( 2 4% )、心脏病 ( 2 8% )、颈动脉粥样硬化 ( 3 2 % )的…  相似文献   
403.
目的了解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4月25日至6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的177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根据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组;按感染年龄将未接种疫苗患儿分为<3岁、3~<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情况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接种1剂次、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96例、女81例, 发病年龄3(1, 6)岁, 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0.3±3.1)d。轻型138例、普通型39例。3~<18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中未接种疫苗55例、接种1剂次5例、接种2剂次36例。接种2剂次疫苗患儿末次疫苗接种时间≤6个月比>6个月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更短[(7.1±1.9)比(10.8±3.0)d, t=-3.23, 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404.
丁颖 《黑龙江医药》2007,20(5):516-516
木瓜为常用抗风湿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木瓜具有舒经活络、和胃化湿的功能外,还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根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干燥近成熟果实,习称"皱皮木瓜"。近年来,中药市场上混淆品很多,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木瓜药物与其混淆品的鉴别要点作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05.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对其术后并发症和视力的恢复更为人们所关注.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施行晶状体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6.
冯占荣  徐铁岩  赵乾  丁颖  徐月  孙潇潇 《河北中医》2023,(10):1609-1613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性便秘合并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包括粪便性状评分及每周排便次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6.7%(23/3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15/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均升高(P<0.05),每周排便次数均增多(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每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抑郁症状HAM...  相似文献   
407.
丁颖  石昕  张渊厚 《甘肃医药》2023,(2):165-168
目的: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辅以现场调研和个人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甘南州和临夏州县级医疗机构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做单因素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所在岗位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水平的相关性,利用后退logistic回归分析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结果:信息素养测评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总分为(53.10±17.27)分,其中信息意识为(19.68±3.38)分、信息能力为(22.63±5.07)分、信息知识为(8.51±6.74)分、信息道德为(2.28±2.6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综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与中等信息素养水平相关(P<0.05)。结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水平中等偏低,亟待提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逐步提高其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08.
目的探讨寡脂肪及乏脂肪型梭形细胞脂肪瘤(LF-FFSCL)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22年诊断的6例LF-FFSCL临床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对3例肿瘤组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RB1基因的缺失状态, 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1例, 发病年龄34~68岁, 中位年龄56岁。发病部位情况:背部2例, 颈部、口腔、耳后及臀部各1例。4例肿瘤表现为皮下孤立界清无痛性结节, 1例位于真皮内, 1例位于舌下;镜下观察, 肿瘤主要由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 呈无序或平行短束状排列, 肿瘤间质呈纤维或黏液状, 可见显著的绳索样胶原束和肥大细胞浸润;肿瘤内脂肪组织较少, 其中2例无脂肪成分, 其余4例脂肪成分均<5%。肿瘤内的梭形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 RB1蛋白表达缺失, Ki-67阳性指数低;不表达S-100蛋白、SOX10、平滑肌肌动蛋白、STAT6、结蛋白、雌激素受体及上皮细胞膜抗原。分子病理检测显示RB1基因缺失。结论 LF-FFSCL是一种罕见的梭...  相似文献   
409.
410.
目的 基于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提出的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风险模型,建立列线图以识别2年内可能出现进展的高危DKD患者。方法 本研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符合DKD高风险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访两年。随访期间进展为DKD的定义为DKD组,未出现进展的定义为非DKD组。通过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超声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以预测DKD高风险患者2年内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结果 至随访结束,DKD组患者63例,非DKD组患者308例。生存分析显示DKD高风险患者2年内出现进展的比例为16.9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以及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是DKD高风险患者2年内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基于这四项指标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0.783],其预测准确性高于各预测因子单独预测的AUC(P<0.05)。此外,该列线图预测DKD进展的概率与实际发生率的一致性较好(χ2=6.392, P=0.592),且具有良好的净收益,表明其在临床决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四项常见指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识别2年内可能出现进展的高危DKD患者,从而在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前的“亚临床”阶段即实施早期干预,有望延缓甚至阻止高危患者进一步进展为D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