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91.
丁颖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2):158-15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脑梗死(CI)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和对照组各20例,于21 d后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标志物。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期降低CI患者的血脂、CRP水平,但对Fg、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CI患者早期还是要考虑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92.
目的 探讨对孕产妇基于增强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4月在我院分娩并符合要求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017年1—2月入院的143名孕产妇为对照组, 2017年3—4月入院的142孕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母乳喂养宣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增强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比较2组孕产妇在妊娠32周、产后1周、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及产后1周、6周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在妊娠32周时,2组孕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周、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增强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可以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93.
语境包括交际双方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也涉及交际时所处的社会特征、历史背景等,它对传播的影响巨大。当下中国的传播语境以现代化和科学实证为特征,中医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冲突、科学与人文争锋等问题。我们应正视中医文化现代传播的语境问题,合理调整传播策略与方式,以适应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  相似文献   
394.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 ,它的阻塞引起视网膜的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 ,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视网膜动脉阻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发病率为 1/5 0 0 0 [1] 。我院自 1986年 5月以来收治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 15例 ,占总住院人数的 0 .8%。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 ,其中男 12例 ,女 3例 ;均为单眼发病。 15只眼中左眼 10只 ,右眼 5只。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9只眼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6只眼。2 讨论2 1 视网膜动脉阻塞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 有报道本病发生于高血压 ( 64 % )、糖尿病 ( 2 4% )、心脏病 ( 2 8% )、颈动脉粥样硬化 ( 3 2 % )的…  相似文献   
395.
青光眼滤过泡的并发症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青光眼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若滤过泡失败,则可导致眼压升高和视功能再次受损。我院1993年8月~1998年12月间住院的66例80只眼中,20例20眼发生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现将其原因和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0例中,男6例,女14例。右眼11例,左眼9例。平均年龄60.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9例。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12 功能障碍性滤过泡的病因 20例中,即将失败的滤过泡8例,滤过过盛6例,包裹性滤过泡4例,滤过泡渗漏2例。13 处理方法及结果 对于即将失败的滤…  相似文献   
39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神经并发症的MRI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12例硬膜外麻醉出现神经并发症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椎管内结构的形态、MRI信号特征. 结果脊髓损伤4例,1例合并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髓内条状长T1、长T2信号;单纯硬膜外血肿5例,表现为梭形或半月形T1、T2不均匀高信号;硬膜外脓肿3例,表现为硬膜后外方梭形或长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强化.诊断结果与临床和术后诊断结果符合. 结论 MRI对硬膜外麻醉神经并发症诊断具有很大价值,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97.
朱俊杰  陈惠裕  丁颖  彭慧 《河北医学》2006,12(10):957-959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烷吸入及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以及麻醉费用。方法:40例ASAⅠ级择期乳腺小手术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组(P组)。术中持续监测HR、RR、SpO2、NIBP及PET-CO2,术后追问和随访病人的主观感受。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均有所下降(P<0.05),P组心率下降显著(P<0.05);S组RR、及PETCO2麻醉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P组麻醉期间RR及SpO2较麻醉前下降(P<0.05),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且P组中有7例发生呼吸暂停。麻醉药品平均费用S组人民币106.4±30.4元,P组人民币153.1±26.9元,S组较为便宜(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及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小手术效果确切,而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安全性不及七氟烷吸入麻醉且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398.
陈惠裕  胡斌  丁颖 《河北医学》2006,12(11):1085-1087
目的:观察改良手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普通手控输注组(Ⅰ组)和改良手控输注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方法:咪唑安定0.1m/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胺0.1mg/kg,丙泊酚2mg/kg。Ⅰ组丙泊酚单次推注完毕3m in后行气管插管术;Ⅱ组丙泊酚先推注计算总量的1/3,2m in后再推注剩余2/3剂量,推注完毕1m in后行气管插管术。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m in、3m in、5m in的SBP、DBP、HR值。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值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但Ⅱ组SBP、DBP值下降幅度明显小于Ⅰ组(P<0.05),HR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m in时SBP、DBP值升高,HR加快且与诱导前有显著性差异,此后逐步下降,至5m in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丙泊酚采用改良手控输注法其血液动力学变化较普通手控输注法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399.
患者,男,14岁,发现身材矮小及智力低下7a余,无多饮多尿表现。第二胎,足月剖宫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父母身高分别为170cm和140cm。体检:生长发育迟滞,身高120cm,第二性征未发育。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00.
1 病历介绍 患儿,男,2岁,出生后左侧颜面有大片淡红色血管瘤,因头部外伤1 d入院.无发热及吐泻,平素健康,9个月时高热惊厥1次.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眼球突出,结膜充血,左颜面、左上下唇周皆呈淡红色,未高出皮肤.双眼视力正常,心肺、四肢、神经系统无异常.脑CT平扫:左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脑回状钙化,右侧额叶皮质下小片状钙化灶,左侧灰白质密度较右侧增高,灰白质分界模糊,左额颞顶叶及右侧额叶脑外间隙增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