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27例CIN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细胞学(和/或高危型HPV)-阴道镜-定位活检三阶梯确诊,统计单项TCT、高危型HPV以及TCT联合高危型HPV筛查数据,分析单项TCT、高危型HPV以及TCT联合高危型HPV在CIN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1027例患者中,905例接受TCT,阳性796例,阴性109例,TCT阳性率为87.96%(796/905),假阴性率为12.04%(109/905).接受高危型HPV检查763例,阳性725例,阴性38例,高危型HPV检查阳性率为95.02%(725/763),假阴性率为4.98% (38/763).同时接受TCT及高危型HPV筛查670例,双项阳性532例,单项阳性132例,累计阳性664例,双阴性6例,TCT联合高危型HPV筛查累计阳性率为99.10%(664/670),假阴性率为0.90%(6/670).TCT联合高危型HPV筛查累计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TCT、高危型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高危型HPV筛查漏诊率明显低于单项TCT、高危型HPV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筛查,可以显著提高CIN及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降低CIN及宫颈癌的漏诊率.同时,在目前CIN、宫颈癌的阳性检出率下降的医疗形势下,高危型HPV检测的加入,可以使临床干预提前至潜伏期感染及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72.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收治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左附件区可触及一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尚可,无压痛,右附件未触及异常。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正  相似文献   
73.
高香转  丁晓萍 《山东医药》2009,49(6):113-114
随着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和发病的年轻化,对宫颈癌的病因及诊断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P16INK4a基因是一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研究显示,其失活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部分学者通过检测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表达情况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取得了一定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4.
血清、尿及体液中存在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相关分子,可在妊娠、滋养层疾病、睾丸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和某些非滋养层病的患者中检测到.但是,由于hCG相关分子在不同疾病中结构、大小和含量变化很大以及标本中的干扰物质,在用品牌hCG试验诊断和监测滋养层疾病时常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造成漏诊或不必要的临床干预.综述hCG相关分子与滋养层疾病的关系和防止假阳性结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妊娠和妊娠以外HCG的潜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多种形式,来自于合成和降解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亚基。除了妊娠外,在不同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其形式、含量和分布各有不同。了解妊娠和妊娠以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潜在来源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肿瘤介入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肿瘤介入科2001年~2003年总住院1895例次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95例次,感染发生率依次为呼吸道64例次(67.37%),胃肠道14例次(14、74%)。血液系统(含菌血症和血管相关性感染)6例次(6.32%),真菌感染6例次(6.32%),腹腔感染3例次(3.16%),泌尿系感染2例次(2.10%)。住院时间长、老年、化疗、各种侵袭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缩短平均住院日,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化疗后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及支持治疗,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微波辐射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辐射的脉冲波使用频率较广,主要用于雷达导航和通讯等。这些人员接触微波辐射后对人精子的影响已有相关报道。为了更详尽地了解精子运动异常的相关参数指标,我院生殖医学实验室自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间,借助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CASA)从精子运动活力和运动方式两个方面分别对随机抽取的90例非雷达作业人员和154例雷达作业人员进行精液检测及精子运动相关参数分析,以获取更有效的精子运动动力学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01至2012-04宫颈细胞学诊断异常患者872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 hybridization captureⅡ,HC-Ⅱ)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按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NILM组( 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Ⅱ、Ⅲ、宫颈鳞癌组(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CC)。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872例细胞学异常患者中ASC-US、ASC-H、LSIL、HSIL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31.6%、59.7%、50.3%、89.6%;NILM组、CINI、CINⅡ、CINⅢ、ICC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25.2%、53.4%、86.7%、9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Ⅱ法诊断宫颈高度病变(≥CINⅡ)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3.1%、66.8%、59.9%、94.8%;不同病理级别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LM组HPV病毒载量低于CIN各组以及宫颈癌组(P<0.05),CIN以及宫颈癌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HR-HPV阳性率呈上升的趋势;HR-HPV病毒载量与CIN及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2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分析其疗效。结果212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不同病理类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鳞状上皮内增生99.2%,硬化性苔藓100.0%,鳞状上皮内增生合并硬化性苔藓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年100.0%,2~10年100.0%,〉10年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0.
目的:完善一清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黄芩、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建立一清片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一测多评方法;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上述4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别。结果:薄层色谱中可检出黄芩、大黄,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本方法大黄素、大黄酚线性范围分别为5.21~156.24,10.96~328.80 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49%,93.88%;RSD分别为1.2%,1.6%(n=6);可用一测多评法测定一清片中4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含量,2种测定方法差异无显著。结论:本试验的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运用于一清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