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者女,19岁。因双侧间断鼻堵、头痛4年,于2002年10月18日入院。鼻窦CT示双侧全组鼻窦软组织影,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I型3期)(全组,双侧),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同时有支气管哮喘病史4年,病毒性心肌炎8个月,近半年均无发作,生活正常;曾有青霉素、新福欣、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过敏史,氨基糖苷类除外。术前查体: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重症呼吸衰竭、神志清醒、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至少24h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输注丙泊酚组(A组)、BIS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组(B组)、常规输注咪达唑仑组(C组)、BIS监测下靶控输注咪达唑仑组(D组),每组20例.分析B组和D组BIS与Ramsay评分的相关性,比较四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B组和D组BIS与Ramsay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四组在插管后24h时MAP均较插管成功即刻显著降低[A组:(63.89±4.68) mm Hg(1 mm Hg=0.133 kPa)比(92.33±3.57) mm Hg,B组:(62.66±3.97) mmHg比(93.76±4.02) mm Hg,C组:(64.59±3.29) mm Hg比(93.78±4.61) mm Hg,D组:(63.18±2.51)mm Hg比(93.61±5.3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和B组在插管后1h时即达到此标准;四组在插管后24h时心率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在BIS监测下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都能达到相近的镇静效果,但对于需要快速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适宜选用丙泊酚.而且,BIS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3.
10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0岁。因突然晕倒3 h入院。体检:呈昏迷状,GCS 3分,右侧瞳孔散大,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均消失,生理反射减弱,脑膜刺激征(+),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身多处可见散在的2 cm×2 cm~6 cm×8 cm瘀斑。CT示右侧颞叶大脑皮层下血肿,约8 cm×10 cm×4cm大小;DSA未见AVM;追问病史既往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实验室检查:RBC3.00 ×10~(12)/L,HGB 92 g/L,WBC 10 ×10~9/L,CT 16 min,BT 6  相似文献   
105.
1996~ 2 0 0 1年间我科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采用国际AO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2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踝关节骨折 2 8例 ,男 2 2例 ,女 6例 ,年龄 1 7~5 7岁 ,平均 40岁 ,陈旧伤 4例 ,新鲜伤 2 4例 ,闭合伤 2 6例 ,开放伤 2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 4例 ,砸伤 4例 ,坠落伤 2例 ,跌扭伤 1 8例。损伤类型中旋后—外旋型 2 4例 ,旋前—内收 2例 ,爆炸垂直压缩型 2例。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6例 ,系就诊早 ,肿较轻、骨折移位小 ,予以“U”型石膏固定 ,手术 2 2例 ,为开放骨折或骨折移位达不到复位标准者后踝骨折片大于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报告了30例儿童(年龄8.31±3.24岁,体重25.97±8.75kg).在全麻下行五官科手术。用常频喷射通气加用肌松剂行控制呼吸(工作压O.3~0.7kg/cm~2,频率24~36次/分),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选用不同静脉麻醉药,使术后快速清醒,并以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做为拔管的一项客观指标。以上方法取得了保证患儿术中安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麻醉监控镇静术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监控镇静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是由麻醉科医师施行的通过药物及非药物的方法对意识较低水平的抑制,并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对物理刺激及语言指令有适度反应的能力。同时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进行监测以确保安全。其概念由美国麻醉医师学分(ASA)提出。  相似文献   
108.
范雪梅  丁斌  张炳熙 《北京医学》2004,26(3):180-18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鼻咽部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鼻咽部手术患者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用药相同.术毕拔管前,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5mg/kg(Ⅰ组)、2.0mg/kg(Ⅱ组)或生理盐水5ml(Ⅲ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组、Ⅱ组拔管时呛咳反应明显减轻(P<0.01),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对照组(P< 0.05).Ⅱ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减少鼻咽部全麻术毕拔管期的呛咳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以静脉注射1.5mg/kg的利多卡因更为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9.
张学政  丁斌  张炳熙 《北京医学》2005,27(9):540-54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复合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术(ESS)后静脉持续镇痛效果.方法ESS 40例,随机分为两组,F组20例,芬太尼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芬太尼10μg/ml)用于术后镇痛;FD组20例,术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07mg/kg后,芬太尼1.0mg 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芬太尼10μg/ml,地塞米松100μg/ml)用于术后镇痛.使用一次性静脉持续镇痛泵,注射速度为2ml/h,分别于术后4、8、12、24、36、48h随诊记录VAS值等指标.结果术后VAS评分,FD组分别为2.53、2.57、2.60、2.58、2.64、2.58,F组为2.77、3.17、2.93、3.03、3.09、3.01.结论ESS术后于芬太尼静脉持续镇痛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制琥珀酸S-美托洛尔24 h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并对其体外释放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为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以单因素试验法对缓释片释放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最佳处方,并对优化处方的释药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最优处方以K100M和K15M规格HPMC的混合物作为骨架材料,质量分数各占总质量的20%,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质量分数占总质量的50%。制备的琥珀酸S-美托洛尔缓释片释放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曲线,释药行为是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琥珀酸S-美托洛尔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良好的24 h体外释药行为,处方工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