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7-2013年急性迟缓型麻痹(AFP)病例和健康儿童中分离到的人类埃可病毒19型(echovirus 19,E19)VP1区基因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VP1区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将PCR产物送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双向测序,采用Sequencher4.0软件对序列进行编辑,按Obester的方法对病毒进行定型,对E19病毒与基因库(GenBank)和文献中检索到的国内外不同时期的E19VP1区进行比较。用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病毒基因进化树,用1 000个Psudoreplicate datasets进行Bootstrap统计学分析。结果云南省1997-2013年从急性迟缓型麻痹(AFP)病例和健康儿童共3 750例中分离到26株E19病毒,与GenBank和文献中检索到的28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54株病毒可分为6个基因型。云南省不同来源(AFP或健康人群)、不同时间分离到的E19主要分布在2、4、5型的基因进化分支,E19具有基因、地理和时间分布多样性特点。结论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持续对云南省AFP病例和健康儿童进行肠道病毒监测,增加和更新病毒基因序列,对今后开展肠道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确认病毒传播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198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指导制订和调整云南省加速麻疹控制规划和策略,进一步减少麻疹发病,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1989~2001年麻疹进行分析.云南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流行强度较实施计划免疫前明显减弱,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5月;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9.53%;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全省37.3%的地区(州、市)报告麻疹发病数占全省麻疹总病例数的83.89%,25.81%的县(区、市)报告麻疹发病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5.21%.控制麻疹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云南省富宁县某中学甲型肝炎(甲肝)爆发进行调查,查找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查阅村诊所、乡卫生院、县医院门诊记录,对学校师生开展症状筛查,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同班级、同性别无症状学生中随机选取)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共搜索到104例甲肝,其中学生103例,罹患率5.67%;教师1例,罹患率为0.83%。流行曲线呈现点源暴露模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饮用生井水[比值比(Odds Ratio,OR)=8.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19~16.85]和用井水漱口(OR=2.70,95%CI=1.22~5.99)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采集的井水样本检测菌落总数8180菌落形成单位/毫升(ml),总大肠菌群1600最大可能数/100ml。结论本次甲肝爆发可能系饮用或使用了被污染的自备井水所导致。建议学校改用经过统一消毒的管网自来水,卫生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饮水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云南省不同免疫策略时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云南省1952-2015年的乙脑发病资料,用Watson-Williams检验比较两个及多个角均数。结果 1952-2015年云南省共报告47 885例乙脑病例,死亡6 569例,乙脑的年均发病率为1.79/10万,病死率为13.72%;疫苗使用前、疫苗推广期、免疫规划期乙脑发病的集中度M值依次为0.657、0.594、0.864,3个时期乙脑发病的平均角依次为284.05°、243.27°、209.42°,高峰日依次为9月9日、9月4日、7月30日,流行高峰期依次为7月4日~11月14日、7月18日~10月20日、7月3日~9月1日;不同阶段乙脑发病的高峰日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云南省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随着乙脑疫苗的推广及使用,乙脑发病率逐渐下降,发病高峰日提前,高峰期缩短。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云南省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免疫状况,在5个地区(市、州)进行了OPV强化免疫快速评估及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OPV的免疫状况与本地儿童有较大差距①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免疫服务机构的选择上有明显差别,本地儿童接受OPV免疫主要通过乡村医生入户(常规免疫59.81%,强化免疫58.52%),流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临时服苗点(强化免疫59.21%)、县(区、市)卫生防疫站(常规免疫26.01%)等,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住院分娩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水平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定额抽样方法,在全省16个州(市)中按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分别抽取1个州(市),对所辖医院产科2011年1月~6月上报的产妇HBsAg筛查和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省3州(市)的332所医院产科2011年1月~6月报告住院分娩产妇68 753人,HBsAg筛查率为97.44%,筛查方法 以金标法为主,已筛查产妇中HBsAg阳性率2.35%,不同地区阳性率有一定差异(P<0.01),医院筛查阳性结果 与省级复核的一致率较高(98.83%).在HBsAg阳性产妇中,农村产妇大三阳构成比高于城镇(P<0.05);15~29岁产妇大三阳构成比高于30~42岁组(P<0.01).结论 项目实施期间云南省不同地区HBsAg筛查率均较高;其次,金标法是云南省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孕妇HBsAg筛查的主要方法,筛查阳性结果 可信,但存在一定漏检,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孕妇HBsAg的筛查和阳性标本的复核均需要选择敏感、稳定和成熟的ELISA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云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情况及埃柯病毒13型(echovirus 13,E13)的基因特征进行描述。方法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2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21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 2002年云南省共报告267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257份,257份便标本中共检测到NPV43株(带毒率为16.7%),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22株(阳性率8.6%),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病毒(NPV)21株(阳性率8.2%)。21株EV中,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11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E13),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1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A和HEV-D组病毒。结论 2002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不高。对3株常见的E13进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E13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来自10个国家和中国4个省不同时间分离的69株ECHO6病毒VP1区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在GenBank,EMBL和DDBJ 3个基因库中进行BLASTN搜索,共得到69株ECHO6病毒基因可用,用Mega软件计算病毒基因同源性并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 69株ECHO6病毒可分为4个基因型(基因型A~D),C基因型又可分为7个亚型,D基因型可分为8个亚型.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为10.6%~ 24.5%(氨基酸差异率为0.8%~7.3%),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率为17.6%~ 22.4%(氨基酸差异率3.5%~6.6%).结论 ECHO6不同基因型/亚型可以在同一个地区流行很长时间,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基因型/亚型又可在不同的地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地域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腮腺炎是云南省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云南省2004-2006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群中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 从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筛查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利用巢式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从GenBank中查获A~I基因型共27株HBV参考序列,构建HBV S基因系统发生树,以此确定其样本的基因型及血清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2216名体检人员血清标本中筛查出 39份HBsAg阳性的样本,HBV的S基因序列分型结果表明有4种基因型:C型占76.9%,B型占15.4%;D型占5.1%;I型占2.5%.血清分型结果为:adw2型占71.8%;adrq+型占17.9%;ayt型占10.3%.所有adw2血清型标本均为C基因型.HBsAg、HBeAg双阳性标本中75%为C基因型/adw2血清亚型.结论 云南省HBV感染人群中HBV基因型的分布以C型为主,血清型以adw2型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