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685篇
  免费   9478篇
  国内免费   6205篇
耳鼻咽喉   1690篇
儿科学   3384篇
妇产科学   3253篇
基础医学   14562篇
口腔科学   6081篇
临床医学   31044篇
内科学   28977篇
皮肤病学   2161篇
神经病学   9724篇
特种医学   16092篇
外科学   32319篇
综合类   78687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2966篇
眼科学   3820篇
药学   14331篇
  2篇
中国医学   6891篇
肿瘤学   1338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600篇
  2020年   841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708篇
  2016年   771篇
  2015年   943篇
  2014年   851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16585篇
  2010年   8379篇
  2009年   4860篇
  2008年   14212篇
  2007年   26842篇
  2006年   26564篇
  2005年   20445篇
  2004年   21937篇
  2003年   21961篇
  2002年   19082篇
  2001年   18877篇
  2000年   14012篇
  1999年   15122篇
  1998年   8171篇
  1997年   9356篇
  1996年   9185篇
  1995年   8571篇
  1994年   7566篇
  1993年   3882篇
  1992年   3462篇
  1991年   2766篇
  1990年   2284篇
  1989年   1641篇
  1988年   1840篇
  1987年   995篇
  1986年   760篇
  1985年   466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4篇
  1979年   26篇
  1935年   23篇
  1933年   31篇
  1932年   27篇
  1930年   34篇
  192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免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6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患者,在行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皮缺损。[结果]经术后6—60个月的随访,皮瓣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6例,再次吻合成功;伤口Ⅰ期愈合140例,Ⅱ期愈合13例,遗留窦道3例;骨髓炎复发2例。移植腓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修复。但是在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它们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星形细胞肿瘤中不同级别的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0例非肿瘤脑组织作对照。结果非肿瘤脑组织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尽管在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FHIT、PCNA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FHIT、PCN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提示FHIT蛋白可能对细胞增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和WO-1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luronicF-127负载WO-1制作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衍生骨及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形貌特征,测量其孔径和孔隙率;应用X线衍射分析仪和X线能量散射分析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评价WO-1在双蒸水中1~7d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生物衍生骨具有天然的网状孔隙结构,孔隙间互相连通;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也具有互相连通的网状孔隙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522.43±16.75μm和55%,低于生物衍生骨的孔径623.67±12.31μm和孔隙率75%。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钙/磷比为1.54;生物衍生骨钙/磷比为1.77。药物释放实验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1d表现为爆发释放,溶液浓度为4.6μg/ml,此后可连续释放6d,浓度维持在0.2~0.8μg/ml。结论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更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探讨综合治疗的优越性及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56例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纳入试验。综合治疗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4~47岁,平均31岁;患手共47只129指,以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51岁,平均30岁;患手共42只107指,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仅作简单的康复性锻炼指导,由患者在院外自己完成功能锻炼。采用Swanson法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九孔柱试验法对患手整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和手整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19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3~20个月。治疗前A组患指的强直失能指数(indexofankylosis,IA)值为82%±20%,B组为78%±17%;治疗后A组为45%±13%,B组为52%±14%;治疗前后A组IA差值为37%±15%,B组为2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九孔柱测量值28.34±5.62s,B组为27.47±5.78s;治疗后A组为20.73±4.25s,B组为21.86±4.12s;治疗前后A组九孔柱测量差值为7.61±2.27s,B组为5.61±2.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自身增强子I(enhancerI,ENHI)对HBV 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法以HBV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为模板分别扩增表面抗原(HBsAg)和HBsA-ENHI基因片段,重组到载体VR1012中,构建两种HBV DNA疫苗,转染CADS-7细胞及HepG2细胞并免疫BALB/c小鼠。采用蛋白印迹、ELISA、ELISPOT等方法检测其在COS-7和HepG2细胞内的表达及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转染的HepG2和COS-7细胞均表达HBsAg;连接ENHI的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后HBsAg表达量明显升高,两种疫苗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无明显差异;免疫小鼠后第2周产生HBsAb及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两种疫苗免疫产生的HBsAb及HBsAg特异性CTL无明显差异。结论ENHI可使HBV 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明显增加,对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及接种BALB/C小鼠引起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超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液体超负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存活时间超过24h的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休克纠正后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在伤后第1~8天的液体出入量。结果 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出现水肿者262例(91.6%),存活232例(88.5%),死亡30例(11.5%)。死亡组的液体入量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液体出量则显著少于存活组(P〈0.05或P〈0.01)。存活组在伤后第4、5天出现液体负平衡即液体出量大于液体入量600~700mL(P〈0.05),而死亡组未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结论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容易造成液体超负荷,液体出量增加甚至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预示着病情好转,此时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即可,不宜过分强调出入量平衡而大量补充液体。  相似文献   
109.
癫痫手术后短期内癫痫发作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癫痫手术后短期癫痫发作的原因以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患者资料,将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是否颞叶癫痫、是否由肿瘤引起的癫痫、是否外伤性癫痫发作作为危险因素与术后短期癫痫发作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后短期癫痫发作与患者术后长期控制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19例患者发生APOSs。手术后抗癫痫药物使用不合理可能是APOSs独立的危险因素。癫痫手术患者出现APOSs组与未出现APOSs组在术后随访的癫痫Enge分级评分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不当可能是手术后短期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癫痫手术后APOSs的出现不能预测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beagle犬血浆及肺泡灌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12只英国纯种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0.15mL/kg,在注射油酸前、后1h,出现ARDS的典型表现时,抽血测VEGF、sICAM-1、IL-8、TNF—α,并对此时相作肺泡灌洗液VEGF、sICAM—1、IL-8、TNF-α的测定。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后1h血浆TNF—α升高(P〈0.05),血浆反肺泡灌洗液IL8、sICAM-1和VEGF在1h较油酸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beagle犬油酸型ARDS模型建立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VECF、sICAM-1、IL-8、TNF—α均显著高于建模前(P〈0.05)。结论VEGF、sICAM-1、IL-8、TNF~α在beagle犬油酸型ARD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均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