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5篇
  免费   1174篇
  国内免费   1034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1644篇
口腔科学   286篇
临床医学   1805篇
内科学   2010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701篇
特种医学   4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85篇
综合类   232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35篇
眼科学   369篇
药学   1422篇
  14篇
中国医学   709篇
肿瘤学   110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592篇
  2014年   747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666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2.
尿样中加入Triton X-100后,在尿蛋白和其它物质存在下可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直接而快速地测定尿锌.该法比目前其它方法更简便,尤其适合于临床快速分析.经40例正常人尿锌含量分析,结果((?)±s)为0.789±0.256μg/ml,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对阳江高本底地区10多万人20余年的健康随访研究资料和剂量学调查资料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Foxbase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专题建立数据库,借助于ID号实现记录连接;一般统计分析由SAS完成;交叉分组人年列表由Epicure中的Datab完成;癌症相对危险分析用AMFIT程序。结果 建立了40MB的各专题研究库,主要包括:10余万人的人口学数据库(1979~1995)、1.2万人的死因数据库(1979~1995)和526个村庄6783户、5273人的剂量数据库。提出了动态群组研究资料(1979~1986)与固定群组研究资料(1987~1995)的合并方法:首选方法是建立假想的基于记录连接的以1979年为起点的(固定)群组。另一方法是将不同阶段群组研究的人年表分层直接相加。计算了每个成员基于卧室内、起居室内、室外村平均剂量率与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的累积剂量。完成了以性别、atainedage、随访年代及剂量交叉分组的人年列表,对癌症死亡资料(1979~1990)进行了危险分析。结论 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统计分析技术使阳江高本底地区研  相似文献   
24.
作者对自制新荧光剂EPQS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量子产率为0.21;最大激发波长和荧光波长分别为375nm和484nm,stokes位移109nm;检测生物化合物常用的缓冲溶液对荧光峰位无影响,对荧光强度影响很小;温度的影响也小(18~43℃,FRI61.5~58.1),PH的影响也不大。说明EPQS不仅荧光参数好,而且稳定性也好。适合在较广泛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25.
介绍东芝DFP-2000A数字减影系统维修实例,并论述该机图像存储系统采用的RAID3等级的磁盘阵列。  相似文献   
26.
27.
28.
内脏高敏感与功能性胃肠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症状就诊,但无明确胃肠黏膜结构改变或生化异常可查的症候群。心理、社会因素可加重FGIDs患者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躯体症状[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最初该类疾病被认为是胃肠神经官能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尽管精神压力与患者症状发作有关,但主要还是决定于患者的就医行为。此后,FGIDs发病机制的研究又集中在胃肠动力改变方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非心源性胸痛患者(NCCP)均发现了各种胃肠动力异…  相似文献   
29.
国产氟康唑对小鼠隐球菌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5×103cfu/鼠的新型隐球菌给小鼠脑室感染(ic)1h后,分别口服氟康唑(Flu)5和10mg/(kg·d)或酮康唑(Ket)50和100mg/(kg·d),bid×9d。对ic小鼠连续观察40天的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Ful分别为50%~70%和8~15天,Ket是30%~40%和5~9天。由小鼠侧尾静脉注射106cfu/鼠新型隐球菌3天后产生的全身感染,分别给小鼠口服Flu2.5~10mg/(kg·d)或Ket25~100mg/(kg·d),bid×9d。感染24、28和32天的PD50Flu是2.7、3.5和6.7mg/kg,Ket为28.4、70.4和83mg/kg;Flu和Ket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23~34天和20~31天。在上述两种实验模型中分离脑和肺做细菌培养,Flu均与对照和50mg/(kg·d)的Ket比较,对ic10天及静脉注射感染13天的小鼠,口服5和10mg/(kg·d)或2.5~10mg/(kg·d)Flu均显著抑制新型隐球菌生长。  相似文献   
30.
Z S Zou 《中华外科杂志》1990,28(3):133-5, 188
Since 1986, intraoperative coronary venography was performed on 24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undergoing portoazygos disconnection for portal hypertension. Before the disconnection the portal vein was found to be communicated with cardial and esophageal veins by two pathways, i.e. from the esophageal branches of the coronary vein to the esophageal varices, and from the gastric branches of the coronary vein to the esophageal varices by way of the gastric intramural venula. The portal blood flow was postulated to be hepatofugal because the portal trunk could not be seen on the venography. Coronary venography done after the disconnection found no pericardial and esophageal varices but the portal vein with hepatoportal blood flow. The authors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oper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both complet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rtal vein and the cardio-esophageal varices, thus preventing the varices bleeding, and increasing hepatic blood 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