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90篇 |
免费 | 1156篇 |
国内免费 | 10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8篇 |
儿科学 | 150篇 |
妇产科学 | 108篇 |
基础医学 | 1641篇 |
口腔科学 | 285篇 |
临床医学 | 1788篇 |
内科学 | 2007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697篇 |
特种医学 | 4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176篇 |
综合类 | 226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722篇 |
眼科学 | 368篇 |
药学 | 1406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697篇 |
肿瘤学 | 10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602篇 |
2021年 | 692篇 |
2020年 | 483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467篇 |
2017年 | 446篇 |
2016年 | 401篇 |
2015年 | 589篇 |
2014年 | 738篇 |
2013年 | 648篇 |
2012年 | 939篇 |
2011年 | 1142篇 |
2010年 | 598篇 |
2009年 | 511篇 |
2008年 | 664篇 |
2007年 | 625篇 |
2006年 | 668篇 |
2005年 | 693篇 |
2004年 | 442篇 |
2003年 | 370篇 |
2002年 | 336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354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220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45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湖北海棠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取三月龄SD雌性大鼠经去势手术或假手术后,喂以去大豆特殊饲料7周以诱导骨丢失。将去势大鼠分为模型组,湖北海棠总黄酮组(23.3、46.6、93.3mg/kg),己烯雌酚组,连续给药12周。检测大鼠血清中骨钙素,雌二醇的含量,尿液中脱氧吡啶啉的含量,血清和尿液中Ca、P含量,观察大鼠腰椎骨末端骨小梁的变化情况并计算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结果:湖北海棠总黄酮降低了大鼠血清中骨钙素以及尿液中脱氧吡啶啉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46.6mg/kg和93.3mg/kg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湖北海棠总黄酮提高了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含量,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湖北海棠总黄酮提高了大鼠血清钙含量,降低大鼠尿液中钙、磷的含量,93.3mg/kg组作用最显著;骨小梁的形态学观察及数据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湖北海棠总黄酮可以提高骨小梁的厚度和面积,其46.6 mg/kg和93.3mg/kg明显地提高了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结论:湖北海棠总黄酮可以降低去势大鼠骨转换率和骨吸收程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湖北海棠总黄酮中根皮苷等黄酮成分具有雌激素类似结构,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5种稀土粉尘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荧光偏振测量技术测定了豚鼠肺泡巨噬细胞膜流动性,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细胞钾,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细胞死亡率及扫描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了CeO_2、包钢混合稀土、硅铁合金、Y_2O_3及富钇5种粉尘对细胞的毒作用。结果表明,5种粉尘对细胞均产生一定毒性,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经毒性大小比较,CeO_2毒性较轻,接近TiO_2,包钢混合稀土与硅铁合金相近,毒性居中,Y_2O_3和富钇毒性较大,但轻于SiO_2。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发生HBeAg逆转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推进慢性HBV感染者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对在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建立的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开展定期随访。通过Cox回归分析慢性HBV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HBeAg逆转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HBeAg转归者HBV DN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5 068例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平均年龄(51.9±12.8)岁]随访至2014年时121例发生HBeAg逆转,观察9 359人年,HBeAg逆转率为1.3/100人年。HBeAg逆转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从<20岁年龄组的4.7/100人年下降至≥60岁年龄组的1.0/100人年。HBV DNA<2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率为1.1/100人年,低于≥200 000 IU/ml者(3.8/100人年)。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相对于HBV DNA<2 000 IU/ml者,HBV DNA≥200 000 IU/ml的感染者HBeAg逆转可能性增大(HR=3.44,95% CI:1.91~6.20,P=0.000)。HBeAg逆转组的HBV DNA和ALT较HBeAg持续阴性组均上升更快(P=0.000)。结论 社区人群中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有一定比例会发生HBeAg逆转,低年龄段和高病毒载量者的HBeAg逆转率高。对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定期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系统了解全球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研究,为构建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及开展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 1995-2015年结直肠癌自然史模型研究,摘录汇总癌前病变及癌症分期的分类系统及对应转归概率,指标主要为1年进展或消退概率的中位数(M)值。结果 最终纳入24篇文献,其中多数(22篇)采用马尔可夫模型。腺瘤分类系统包括按风险高低(9篇)和腺瘤大小(13篇,细化为两种)。(1)基于风险分类系统的研究显示,从健康发展为低风险腺瘤其1年概率的M=0.016 0(0.002 2~0.020 0),低风险进展为高风险腺瘤和高风险进展为结直肠癌概率的M值分别为0.020(0.002~0.177)和0.044(0.005~0.063)。(2)7篇以腺瘤10 mm为界的模型文献提示,由“健康”发展为<10 mm腺瘤的1年概率M=0.016 7(0.015 0~0.037 0),<10 mm腺瘤发展为≥10 mm的概率M=0.020(0.015~0.035)。(3)6篇以腺瘤≤5、6~9及≥10 mm(微小、小及大)为分界的文献中,由“健康”发展为微小腺瘤概率的M=0.013(0.009~0.019),微小腺瘤成为小腺瘤和小腺瘤成为大腺瘤概率的M值分别为0.043(0.020~0.085)和0.044(0.020~0.125)。结直肠癌分期系统主要包括癌灶范围分类(LRD,10篇)和Dukes’分期(7篇),TNM分期研究仅3篇,其参数更有限。个别文献提供了“锯齿状腺瘤路径”及其参数。结论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疾病自然史模型研究文献有限,且多将“腺瘤”设置为癌前病变类型,而按“腺瘤风险”的分类与我国临床及大型癌症筛查项目一致,文献常见的癌症分期系统较难与我国主要使用的TNM系统数据对接,后期参数确定还需结合结直肠癌其他分期系统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测定地菍中三萜类成分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方法 .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00 nm;流速0.6 ml/min;进样量25μl.结果 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分别在0.310~6.200μg(r=0.9999)、0.405~8.100μg(r=0.9999)、0.169~3.375μ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8%、101.81%、102.22%.结论 地菍中积雪草酸、白桦酯酸、齐墩果酸含量因产地而异,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与稳定性良好,适用于地菍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96.
997.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edling the Ashi point (4cm lateral to the lower border of the spinous process of cervical vertebra) plus Yaotongdian on the hand and point injection on the Ashi point with Triamonind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oint injection.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PSR)辅助超长眼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PPV)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眼轴≥29mm的超长眼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PSR+PPV+硅油填充,B组采用单纯PPV +硅油填充。随访1a,分析各组术后BCVA、黄斑裂孔愈合情况、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再手术率等指标。
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BCVA(LogMAR视力)均较术前改善,A组由1.61±0.02提升为0.85±0.22(t=10.36,P<0.01),B组由1.59±0.04提升为1.08±0.16(t=7.92,P<0.01),其中A组改善幅度大于B组(t=-2.38,P=0.03)。两组术前术后眼轴均无明显改变(P>0.05)。A组一次手术黄斑裂孔愈合率为91%(21/23),取油前再手术率4%(1/23),取油后无再脱离患者,1a随访期内所有术眼完成了硅油取出。B组一次手术黄斑裂孔愈合率为65%(15/23),取油前再手术率35%(8/23),取油后再脱离比例26%(6/23),1a随访期取出硅油比例74%(17/23)。
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有助于提高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及再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男性自愿戒毒人群的特点分析。方法:应用自行研发的气血津液状态辨识系统,开展自愿戒毒者的中医证素研究。吸毒者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医证素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结果:自愿戒毒组与公安强制戒毒组男性戒毒者在证素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与司法强制戒毒组具有较大的差异。自愿组与公安组在证素热、血瘀、精亏、大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司法组在证素精亏与大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证素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愿戒毒组与公安强制戒毒组男性戒毒者在证素分布存在一定相似性,且因为自愿戒毒者、强制戒毒者处于不同时期,中医病理因素热和血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其心理压力差异变化,都可能会影响毒瘾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