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背景:脊柱内固定后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多项研究表明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判断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文章分析颈椎内固定后无感染患者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颈椎内固定患者5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颈椎前路组为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29例,颈椎后路组为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内固定患者27例。内固定前、内固定后第1,3,6,9天清晨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沉及C-反应蛋白值,随访超过1年,未出现感染迹象。结果与结论:①一般规律:颈椎内固定后,患者血沉在第6天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第9天仍未降至正常;C-反应蛋白在第3天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第9天仍未降至正常;颈椎后路组患者内固定后第3,6,9天血沉水平明显高于颈椎前路组(P < 0.05),C-反应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结果说明,C-反应蛋白是颈椎内固定后监测患者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内固定后早期感染的判断。内固定后早期血沉及C-反应蛋白2种炎症指标的异常,并不提示内固定后刀口感染的存在。C-反应蛋白可在内固定后第3天达到峰值,建议在第2,3天查血,随后如无明显反弹,则感染可能性小;内固定后炎症指标下降后再次升高或下降缓慢,可能提示感染的存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某院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院2011-2015年的上报的213例抗精神病药ADR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13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共涉及13个药物品种,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药品是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氨磺必利;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共125例(55.31%),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共54例(23.89%)。结论: 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的监测与上报,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及新药、ADR高发药物的监测,定期分析数据,为临床及时干预和疏导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简称"精防日")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推广"精防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市19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区化管治并实施"精防日"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实施半年和实施1年后分别评定患者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病情恢复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知识、预防复发知识、药物治疗知识的知晓率极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的知晓率为1.0%~10.6%,干预1年后提高到26.8%~59.1%(P<0.01);治疗依从率实施干预后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仅为2.0%~6.1%,干预1年后显著提高到38.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社会功能缺陷的比例逐渐减少,实施前社会功能缺陷者占18.7%~29.8%,实施半年后降为8.6%~16.7%,实施1年后降至4.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实施前为6.3±1.6分,实施半年后降为3.2±1.1分,实施1年后显著降至1.7±1.4分,而BPRS总分实施前(49.6±10.8分)显著高于实施后(半年为41.5±7.6分,1年为30.5±4.3分)。结论汕头市"精防日"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程,身高,体重,手术节段,骨密度,骨水泥量,手术时间,椎体高度丢失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凝血功能,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和内科合并症等。根据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因素对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手术方式、手术节段、病程、骨水泥渗漏、术前Hb、椎基底静脉型渗漏和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与隐性失血显著相关(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病程≥6周、骨水泥椎基底静脉型渗漏和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以及术前Hb越低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越多。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47年来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自杀特征。方法对我院1961—2007年所有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将47年分为5个时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采用X。检验。结果精神科住院病人病死率为0.31%,死亡原因主要是躯体疾病(47.30%),其次是自杀(24.32%)和猝死(21.62%)。躯体疾病、自杀不同时期比较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自杀者主要采用自缢方式,自缢占总自杀的75.00%;自缢工具以衣服、毛巾为主,地点常发生于厕所,时间多发生于节假日及三休时间,自缢工具、地点、时间各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7年来我院在医疗管理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精神病人的躯体疾病以及掌握精神病人的自杀特征,防止病人自缢,是减少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磷酸可待因成瘾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60例磷酸可待因成瘾患者按医嘱进行治疗并落实临床护理措施,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出院时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与全国常模比较其治疗护理效果,并评估治疗4周后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占88.3%,以(20.3±6.4)岁的青少年为主,未婚占91.7%,学生占61.7%;服食地点以娱乐场所(36.7%)和网吧(28.3%)为主.患者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SDS和SAS总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治疗2周后和出院时的SDS、SA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干预前,患者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为11.7% ~ 81.7%,躯体症状或戒断症状的发生率为6.7% ~ 75.0%,治疗2周后和出院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平均住院时间(28.7±5.3)天,出院疗效较好,临床治愈率达61.7%.结论 必须关注青少年的心身健康,使其远离毒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7.
背景:由于嗅鞘细胞终生具有成髓鞘能力,如何利用简单而又经济的方法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是脊髓损伤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嗅球源性嗅鞘细胞纯化培养的可行性。 方法:将差速贴壁后的大鼠嗅鞘细胞首先用含10 mg/L阿糖胞苷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然后用含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和25 μg/L神经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对细胞及其纯度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染色呈阳性反应,细胞呈双极和三级,伸出细长突出,并渐结成网状,在体外培养的第7天纯度为95%,第9天时为90%,且形态良好。结果提示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纯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8.
金花茶种子对体外培养不同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金花茶种子95%乙醇提取物及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水溶部分3个极性部位对体外培养不同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RPMI1640培养基,常规传代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A549细胞和MCF-7细胞活性.结果 金花茶种子醇提取物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A549细胞和MCF-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95.2,99.06,107.72 μg/ml;215.7,200.35,203.24 μg/ml,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 金花茶种子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为其抗癌活性的有效部位,并且对A549细胞增值的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50例抑郁障碍患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昼夜分泌节律,同步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评估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释放功能,同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否影响精神分裂症的用药和治疗。方法比较70例乙肝五项指标测定阳性者和80例阴性者在用药量,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辅助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剂量及疗效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出现血糖升高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HBV感染时,选择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应特别慎重,也慎用易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氯氮平,同时注意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