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23篇
  免费   9965篇
  国内免费   6928篇
耳鼻咽喉   893篇
儿科学   1256篇
妇产科学   1410篇
基础医学   11768篇
口腔科学   1995篇
临床医学   12819篇
内科学   14802篇
皮肤病学   1053篇
神经病学   5418篇
特种医学   36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9871篇
综合类   18437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7384篇
眼科学   2481篇
药学   11275篇
  110篇
中国医学   6188篇
肿瘤学   8274篇
  2024年   337篇
  2023年   1519篇
  2022年   3174篇
  2021年   5168篇
  2020年   3986篇
  2019年   3329篇
  2018年   3498篇
  2017年   3295篇
  2016年   2968篇
  2015年   4632篇
  2014年   5654篇
  2013年   5477篇
  2012年   8071篇
  2011年   8439篇
  2010年   5753篇
  2009年   4494篇
  2008年   5785篇
  2007年   5605篇
  2006年   5035篇
  2005年   4874篇
  2004年   3619篇
  2003年   3445篇
  2002年   3176篇
  2001年   2571篇
  2000年   2375篇
  1999年   2399篇
  1998年   1454篇
  1997年   1440篇
  1996年   1141篇
  1995年   1095篇
  1994年   898篇
  1993年   540篇
  1992年   628篇
  1991年   574篇
  1990年   482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335篇
  1987年   326篇
  1986年   262篇
  1985年   204篇
  1984年   127篇
  1983年   89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18篇
  1974年   17篇
  1973年   17篇
  196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安冬  梁永林  李璐  毛慧芳  吴玉泓 《新中医》2021,53(6):192-19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炎症肠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药的介入,临床取得显著疗效。西医学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经过机体内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相互斗争,表现出的一系列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干预后对Sorafenib获得性耐药人肝癌QGY7702细胞(QGY7702/Sora)增殖及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QGY7702/Sora细胞和QGY7702细胞,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Sorafenib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耐药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干预前后2种细胞中MRP、GST-π和Topo 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Sorafenib的IC50值分别为(7.993±0.522)μmol/L和(19.651±1.216)μmol/L,RI约为2.5。益气化瘀解毒方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活性。2种细胞的MRP、GST-π、Topo Ⅱ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Sorafenib组可促进耐药细胞MRP 、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5),益气化瘀解毒方组可抑制GST-π基因的过表达(P<0.01),且联合Sorafenib可显著提高Topo Ⅱ基因的表达量(P<0.01)。结论 QGY7702/Sora细胞MRP、GST-π和Topo Ⅱ的表达水平与亲本细胞无显著差异。耐药细胞对Sorafenib敏感性降低与MRP、GST-π过表达相关,而益气化瘀解毒方拮抗Sorafenib耐药与抑制GST-π过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内热证与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微炎症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内热证组比较,中期、晚期内热证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晚期内热证组的血清肌酐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降低;炎症因子CRP、IL-6、TNF-α随疾病进展均呈上升趋势;晚期内热证组与非内热证组比较,IL-6、TNF-α升高;中期HS-CRP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晚期TNF-α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内热病机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以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内热积分与炎症因子HS-CRP、TNF-α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疾病中期、晚期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5.
目的阐明CDFI对评价胎儿宫内状况的可行性。方法200例经普通B超检查的胎儿,按测量各项常规指标的数值分为正常组100例和异常组100例,再分析经CDFI检查,所测定的指标包括胎儿大脑中动脉、肾动脉、胎盘床动脉、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脐动脉的收缩与舒张期峰值速率之比(S/D)。对其结果做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100例,经CDFI检查亦正常;胎儿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上,新生儿发育正常。另100例异常组经CDFI检查各项指标中,54例正常,46例异常;胎儿出生时体重均小于2500g,其中54例新生儿虽体重较正常儿偏小,但发育正常;另46例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导常分娩、新生儿生存率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了解胎儿宫内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产科检查监护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上海市一所国有民营医院的平价病房进行案例调查,了解运行状况、经验及存在问题。方法:相关人员访谈和现场观察。结果:该院设立了14张床位的平价病房,收治对象是低保户、特困户及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医保病人和自费病人设定不同的减免优惠方案,包括减免50.0%的床位费和10.0%的护理、检查、治疗及手术等劳务费用(药费除外)。以收治急性病为主,住院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周。出院病人总费用的实际减免率约为6.0% ̄10.0%。结论:创办平价病房的方向应予肯定。是民营机构委托管理医院的一种公益性(非营利性)的表现,对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原位肝脏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多巴胺或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3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 (n=15)。A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3μg·kg-1·min-1;B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分别为1-3μg·kg-1·min-1和0.03μg·kg-1·min-1,多巴胺输注速率不超过5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输注速率维持MAP 60-80 mm Hg。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肝期1 h、无肝期1 h、新肝期1h和术毕测定血液动力学、组织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HR、 MAP均维持较平稳。无肝期两组CVP、MPAP、PAWP、CO、CI、DO2、VO2降低(P<0.05);SVR和SVRI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PVR、PVRI、pH及SvO2均较平稳。乳酸浓度增高并持续到术毕。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B组总尿量高于A组(P相似文献   
78.
To determine if impaired energy metabolism might contribute to some aspects of Alzheimer disease (AD), includ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and the altered cytoskeleton evident in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metabolic poisons on neuronal damage and cytoskeletal disruption in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Intrahippocampal injection of 3-nitropropionic acid (3-NP) and malonic acid resulted in neuronal death, particularly in CA1. Cytoskeletal disruption included loss of dendritic MAP2, but sparing of axonal τ. MK-801 (a noncompetitiv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did not atenuate the lesions produced by intrahippocampal injection of malonate. MK-801, however, was effective against intrastriatal malonate. Acute systemic 3-NP resulted in neuronal damage and cytoskeletal disruption in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al formation, including an extensive loss of MAP2 immuno-reactivity, but sparing of τ. The neuronal loss in CA1 was delayed as compared to striatum. Chronic intraventricular infusion of 3-NP produced a different pattern of neuronal damage. Loss of τ-1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CA3 and CA1 s. oriens, whereas MAP2 immunostaining was preserv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hronic and acute administration of metabolic inhibitors produce distinct patterns of neuronal damage and cytoskeletal disruption. The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a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of the NMDA receptor in malonate-induced neuronal damage in striatum as compared to the hippocampus. The pattern of neuronal damage and cytoskeletal disruption observed following acute metabolic impairment resembled some aspects of neurofibrillary pathology in AD, but did not result in τ hyperphosphorylation.  相似文献   
79.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就诊者对子宫颈病变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当面问卷调查方式。结果从调查100例就诊者中,未做过健康体检、妇科盆腔检查和宫颈刮片检查分别为34例、24例和52例。对宫颈癌的认识不知道者53例。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意识,强化临床医生的防癌意识和对子宫病变的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