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36篇 |
免费 | 2111篇 |
国内免费 | 18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0篇 |
儿科学 | 226篇 |
妇产科学 | 248篇 |
基础医学 | 2949篇 |
口腔科学 | 386篇 |
临床医学 | 3633篇 |
内科学 | 3819篇 |
皮肤病学 | 307篇 |
神经病学 | 1215篇 |
特种医学 | 9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2496篇 |
综合类 | 4786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1513篇 |
眼科学 | 770篇 |
药学 | 2899篇 |
35篇 | |
中国医学 | 1402篇 |
肿瘤学 | 2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421篇 |
2022年 | 1198篇 |
2021年 | 1443篇 |
2020年 | 1080篇 |
2019年 | 775篇 |
2018年 | 848篇 |
2017年 | 889篇 |
2016年 | 776篇 |
2015年 | 1250篇 |
2014年 | 1563篇 |
2013年 | 1332篇 |
2012年 | 1970篇 |
2011年 | 2037篇 |
2010年 | 1281篇 |
2009年 | 1008篇 |
2008年 | 1341篇 |
2007年 | 1316篇 |
2006年 | 1382篇 |
2005年 | 1195篇 |
2004年 | 868篇 |
2003年 | 793篇 |
2002年 | 757篇 |
2001年 | 575篇 |
2000年 | 642篇 |
1999年 | 637篇 |
1998年 | 445篇 |
1997年 | 362篇 |
1996年 | 267篇 |
1995年 | 252篇 |
1994年 | 236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63篇 |
1991年 | 153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89篇 |
1986年 | 69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文题释义:牛膝甾酮: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主要含有甾酮类、皂苷类及多糖类成分,具有调节糖代谢、抗炎、镇痛、降血糖、免疫调节等作用,牛膝甾酮是其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其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直接参与骨形成,其增殖、分化缺陷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改善成骨细胞功能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背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关于牛膝甾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却没有报道。
目的:研究牛膝甾酮对SD乳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SD乳鼠成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并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牛膝甾酮(1,5,10 mg/L)对成骨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评价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能力;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的形成数量,评估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MDC染色检测自噬小体数量。
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不加药对照组,牛膝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P < 0.05),但却能够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结节的形成(P < 0.05),同时上调成骨分化标志物CollagenⅠ、OPG、OPN、OCN的表达水平,此外牛膝甾酮还能够促进自噬小体的形成;②结果提示,牛膝甾酮能够通过上调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及刺激自噬体的形成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ORCID: 0000-0002-2837-6347(姜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82.
文题释义:萎缩性骨不连:骨折修复过程完全停止,骨端萎缩吸收,骨痂无明显生长,髓腔封闭不通,断端之间无骨性连接,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骨折端周围血供破坏明显、固定不稳、感染、口服药物及全身因素相关。
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中,在动物身上建立或形成类似人类疾病的模型,通过动物模型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或改进疾病的治疗。
背景:建立标准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是研究萎缩性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能准确模拟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实际。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萎缩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骨,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4 mm 缺损间距;其中实验组烧灼截骨端周围1 mm骨膜,对照组不处理骨膜。实验于2018-01-02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CMF1-2018002。结果与结论:造模后每组分别出现1例外固定架松动,2组均未发生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周,2组胫骨骨折断端间均无骨性连接,且无进一步愈合迹象;实验组第12周时影像学与组织学显示呈典型萎缩性骨不连表现;对照组第12周影像学显示8只模型呈现肥大性骨不连特征,6只模型影像学具有萎缩性骨不连特征。提示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配合烧灼断端骨膜可成功构建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模型。ORCID: 0000-0002-9406-3242(张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83.
Shaoqing Wen Chang Sun Huanying Zheng Lingxiang Wang Huan Zhang Lirong Zou Zhe Liu Panxin Du Xuding Xu Lijun Liang Xiaofang Peng Wei Zhang Jie Wu Jiyuan Yang Bo Lei Guangyi Zeng Changwen Ke Fang Chen Xiao Zhang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20,92(10):2221-2226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 set of SARS-CoV-2 enrichment probes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for sequence-based virus detection and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genome sequence at the same time. This universal SARS-CoV-2 enrichment probe set contains 502 120 nt single-stranded DNA biotin-labeled probes designed based on all available SARS-CoV-2 viral sequences and it can be used to enrich for SARS-CoV-2 sequences without prior knowledge of type or subtype. Following the CDC health and safety guidelines, marked enrichment was demonstrated in a virus strain sample from cell culture, three nasopharyngeal swab samples (cycle threshold [Ct] values: 32.36, 36.72, and 38.44) from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VID-19 (positive control) and four throat swab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out COVID-19 (negative controls), respectively. Moreover, based on these high-quality sequences, we discuss the heterozygosity and viral expression during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elected high-quality samples from the Genome Variation Map. Therefore, this universal SARS-CoV-2 enrichment probe system can capture and enrich SARS-CoV-2 viral sequences sel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in different samples, especially clinical swab samples with a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 of viral particles. 相似文献
984.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技术提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及术后止血药的应用,其总失血量不断减少,术后引流量也逐渐减少,术后快速康复理论应运而生,引流管放置也再次成为骨科医生所热议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可以常规取消放置引流,引流似乎已可有可无。目的:旨在复习既往文献,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放置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提供围术期引流管理的相关经验。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OVID等外文数据库,以"引流,膝关节置换术"及"totalknee arthroplasty,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自建库始至2020年2月为止所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全膝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围术期各方面需综合考虑的要素。结果与结论:①引流管的放置问题关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最终结果,与术后出血、血肿、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②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推荐常规放置引流,但不意味着不需要管理,其实际上对临床医护在围术期各方面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术前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止血带使用、术中及术后药物使用、物理疗法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新疆南疆地区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I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1)在新疆南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情况,自南疆喀什,和田,阿图什地区采集正常人群中不同年龄组,不同民族的血清标本2642份,其中维吾尔族(维族)1082份,汉族1089份,柯尔克孜族(柯族)471份。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上述血清中HTLV-1IgG抗体,结果维族抗体阳性者为0.74%(8/1082)汉族为0(0/1089)柯族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患儿遗传学病因及其来源,并对该家系下一胎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并对该孕妇行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 array检测。结果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结果显示患儿15号染色体15q11.2区段存在855.3 kb重复,该重复遗传至表型正常的母亲,父亲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SNP array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15q11.2微重复可能与体格/智力发育障碍相关,CYFIP1可能是其候选基因,但该重复仅可增加其发病风险,外显率较低,在临床咨询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89.
目的:选择能与整合素α3受体结合的小分子多肽cNGQGEQc-L作为靶向载体,将羧基荧光素(FAM)与cNGQGEQc-L连接构建荧光分子探针,通过荧光成像探讨荧光多肽分子探针用于肺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FAM-cNGQGEQc-L与肺腺癌A549细胞结合部位,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多肽与A549细胞的竞争抑制实验,观察FAM-cNGQGEQc-L随浓度的增加与肺腺癌A549细胞结合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荧光多肽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显示荧光多肽cNGQGEQc-L能与A549细胞结合,结合部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流式细胞仪测试结果证明荧光多肽与A549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饱和性,当FAM-cNGQGEQc-L浓度为0.125 mmol/L时,荧光多肽与A549细胞的结合趋近饱和。荷瘤裸鼠活体成像显示移植瘤能够摄取荧光多肽,且荧光多肽通过泌尿系统和胆道系统排泄。结论:体外、体内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荧光多肽分子探针FAM-cNGQGEQc-L可与肺腺癌A549细胞、肺癌移植瘤结合,能够特异性靶向肺腺癌。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