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7篇
  免费   2315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耳鼻咽喉   224篇
儿科学   478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1529篇
口腔科学   506篇
临床医学   3553篇
内科学   2028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461篇
特种医学   906篇
外科学   1988篇
综合类   695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161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3109篇
  21篇
中国医学   2430篇
肿瘤学   105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748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438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501篇
  2015年   975篇
  2014年   1312篇
  2013年   1627篇
  2012年   2425篇
  2011年   2692篇
  2010年   2373篇
  2009年   2022篇
  2008年   2219篇
  2007年   2127篇
  2006年   1922篇
  2005年   1478篇
  2004年   1016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bjective To perform taxonomic studies on a novel macrolactin-producing gram-positive bacterial strain MS1721 isolated from the mud at a depth of 30 m in the East China Sea. Methods Taxonomic studie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henotypic and BIOLOG analysis, 16S rDNA gene sequencing and blast analysis, and fatty acid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acrolactin S was determined by evaluation models established in our lab. Results MS1721 strain displayed high similarity with genus Bacillus in similarity values between 97%~99%, in which the nearest neighbor w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ith the similarity value of 99.6%. The predominant fatty acid component was 15:1 iso H/13:0 3OH. Conclusions MS1721 strain belongs to the genus Bacillus, an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S1721 was proposed as the name for this strain on the basis of the taxonomic data. The second metabolite-macrolactin s produced by this strain exhibited obviou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52.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恶性肿瘤肾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41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可疑供血动脉造影,分析其肾外供血动脉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141例患者中51例有肾外供血动脉(共87支),这些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90例无肾外供血动脉,其中50例肿瘤突破肾包膜,40例肿瘤未突破肾包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1)。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结论明确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四肢骨巨细胞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04年2月~2006年8月应用超声刀肿瘤刮除、局部化疗和骨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6例,所有的患者均完整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年,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肺转移。6例超声刀肿瘤刮除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后骨修复完善,肢体无畸形、无塌陷及骨折,无明显功能障碍,植骨生长良好未见排斥反应。[结论]应用超声刀肿瘤刮除、局部化疗和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效果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角蛋白人工腱膜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角蛋白(keratinsubstance,KS)人工腱膜材料用于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的效果。[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咬除T。:全椎板,造成2rnrnX8rnlffl大小的椎板缺损,加入不同处理因素,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腱膜组;C组:白体腱膜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大体观察采用Rydell瘢痕黏连程度评级标准评分。完整取出T。:节段,包括椎旁肌。经HE染色后,镜下组织学观察采用改良Nussbaum标准行评分。同时切取2,4、8、12周人工腱膜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所测数据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取a〈0.05作为统计显著差异的标准。[结果]KS人工腱膜材料无毒性和排异反应:A组的Rydell评分,改良Nussbaum评分高于B、C组(P〈0.05),B组C组比较无差别(P〉0.05)。B、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够明显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的硬膜外瘢痕形成。[结论]硬膜外瘢痕黏连主要来自硬膜后方的血肿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KS人工腱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物理屏障作用。将l(S人工腱膜放置在椎板缺损处,能够有效的防止纤维组织侵入椎管,预防硬膜外瘢痕黏连。在动物实验中,KS人工腱膜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黏连。  相似文献   
55.
黏膜瓣式食管胃吻合术抗反流的食管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一种实用有效的抗反流食管胃吻合术式。方法将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464例随机分为黏膜瓣式食管胃吻合术组(A组,175例)、器械食管胃吻合术组(B组,151例)和单纯手工缝合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组(C组,138例)。应用同位素测定胃食管反流指数和24h监测pH值,进行3组间的食管运动功能比较。结果同位素测定胃食管反流指数显示,A组反流阳性率为0,B组为33.3%,C组为6.7%。食管运动功能及24h监测pH显示,A组检测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值,B、C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瓣式食管胃吻合术式具有优异的抗反流功能,并能有效地防止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对256例胫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后病人膝关节前侧疼痛的临床观察,分析膝关节前侧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髓内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的病人共256例。其中男183例,女73例。平均45岁,其中76例(30%)的病人是开放性骨折,156例(60%)病人在伤后24h之内进行手术,其余100例(40%)病人在伤后12d内予以手术治疗。[结果]共有166例病人发生了膝关节前侧的疼痛,占病人总数的65%。其中经髌韧带科路者96例(发生率为58%);髌韧带旁入路者为70例(发生率为42%)。膝关节前侧疼痛在活动后加重。在166例病人中,有90例(54%)病人在术后1年髓内针取出后疼痛感消失,经休息或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的为33例(20%),其余病人在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练习后疼痛感减轻或消失。[结论]手术入路的不同并不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针治疗后膝关节前侧疼痛的发生,而髓内针的移除、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练习可减少此种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猕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与术后第2个月基本相似;3只形成EM的猕猴精神状态、饮食、体质量增长情况均较对照猕猴差,2只发生肠套叠死亡。结论本研究根据种植学说原理成功地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但猕猴的个体差异是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认为遗传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另一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对机体的整体机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护理要点。方法6例经右侧锁骨上外侧1/3处行长2.5cm的小切口进入,分离皮下致颈阔肌后纵形切开颈白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腺肌,暴露甲状腺,建立置镜通道,在内镜引导下用超声刀分别离断甲状腺下,上极血管,超声刀切割甲状腺,缝合创面,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皮内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结果刀口隐蔽完美,颈部无暴露的切口,手术术野清晰,出血减少,手术中副损伤减少。结论术前访视,术中积极的护理配合及观察对于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9.
对LASIK手术中游离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中出现游离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500例(2900眼)LASIK手术中出现的9例(9眼)游离瓣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1天,9例(9眼)角膜瓣复位良好,边缘整齐,瓣下干净。术后3天取出角膜接触镜,其中7眼视力≥1.0,2眼视力≥0.6。1月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月~1年视力稳定。结论LASIK手术中出现游离瓣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