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32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节律基因mPeriod2(mPer2)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分化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Lewis肺癌细胞,使用脂质体包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为基础的mPer2表达质粒(pcDNA3.1-mPer2)转导入Lewis肺癌细胞内;以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Per2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稳定转染的mPer2阳性表达的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结果 mPer2表达质粒(pcDNA3.1-mPer2)转染的Lewis肺癌细胞表达PERIOD2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其增殖指数下降及凋亡率增加。结论 节律基因mPer2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4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5 (SPM5) and its parameter settings in analysis of PET imaging for epilepsy patients. Methods Seventeen epilepsy patients and seventeen controls were scanned with PET. The datns were analyzed using PET and SPM5 with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centage (numbers of agent distribution decreasing in focus to brain)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combinations, which were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and voxels-k. Results There was decreasing of agent distribution at temporal lobe in epilepsy patients detecting with PET; the T/NT of focus to cerebellum was 1.07±0.24, the T/NT of normal tissue in opposite side to cerebellum was 1.27±0.1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1.87, P<0.05). Dealing with SPM5,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of agent in regions 19, 21, 39 of temporal lobe, regions 7, 19, 31, 40, 47 of pariet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in epileps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value of k, the percentage was (27±22)%, (29±24)%, (32±23)%, (35±27)%, (39±31)%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0.59, P>0.05) ; for different value of p, the percentage was (42±30) %, (29±25) %, (26±21) %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3.60, P<0.05); there was linear regression in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and the percentage(b=-18.24, t=2.57, P<0.05). Conclusions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SPM5, the setting of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would affect the results, the smaller of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the better of the result. SPM5 would be mor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to locate the focuses.  相似文献   
43.
慢性关节炎和正常大鼠软骨及滑膜基因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原发性骨关节炎被确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从基因表达水平在同一载体上同时进行多基因检测,从而考察骨关节炎的滑膜与软骨基因表达类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骨关节炎相关发病机制及为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通过比较骨性关节炎和正常关节的软骨与滑膜的基因谱变化,筛选出骨性关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骨性关节炎的基因多态性。 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的膝关节软骨与滑膜细胞,提取总RNA。用含588个基因的cDNA芯片进行微阵列基因检测,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和聚类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大鼠及正常大鼠软骨及滑膜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与滑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82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有27个,下调的基因有55个。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筛选出骨关节炎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可发现新的相关基因。骨关节炎的发病涉及多种基因的表达异常,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将为进一步研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 176例中,预后不良79例,预后良好97例;死亡41例,存活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史、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次数>3次、再通不良、术后再闭塞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侧支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术后系统性并发症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强调尽早进行取栓术并减少取栓次数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此外,应重视血压对于病人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外伤性脑梗死(PTCI)早期诊断及患者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头部CT及CTA动态检查。结果伤后CT诊断PTCI 10例,查出时间为伤后(49.5±9.2)h;CTA诊断PTCI 20例,检出时间为(27.7±5.3)h;两者检出时间差异显著(P〈0.05)。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CTA示动脉闭塞14例中,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CTA示颅内动脉穿支减少8例中,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CTA示静脉闭塞8例中,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5。结论 CTA可用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CI的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两类远岛环境对不同类型守岛战士注意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的注意分配仪(EP707A)和注意集中测验仪(EP711),分别测量两类远岛守岛战士和大陆对照组对声光反应的总时间、正确次数、靶标跟踪在靶时间、出轨次数.结果 远岛环境对守岛战士的注意分配能力在较长的时间(5年)内影响不明显,远岛环境对守岛5年以上的战士的注意分配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远岛环境对守岛战士的注意集中能力影响不明显,远岛环境可能不是影响守岛战士注意分配能力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远岛环境只对守岛5年以上的战士注意分配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缘对缘"(edge-to-edge)技术治疗Barlow病(Barlow's disease)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0年4月至2005年4月采用"缘对缘"术式治疗14例Barlow病病人,观察术前术后二尖瓣反流量、术后瓣口面积、左室流出道流速、跨瓣压差及心功能状态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中、术后1周心脏超声检查显示9例二尖瓣微量反流,5例轻度反流.术前6例左室流出道流速(116.33±5.05)cm/s,术后1周(107.17±10.23)cm/s(P>0.05).14例随访1~60个月,平均26.8个月;无死亡及二次手术.术后二尖瓣瓣口平均面积为(3.00±0.57)cm2;跨瓣压差术前(8.13±4.4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6.25±3.82)mmHg(P=0.050).8例二尖瓣微量反流,6例轻度反流.术后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缘对缘"术是治疗Barlow病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8.
[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女性隆胸手术患者40例,年龄23—42岁;体重45—67kg;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n=20)与喉罩组(B组,n=20)两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丙泊酚2.0—2.5mg/kg、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丙泊酚2.0~2.5mg/kg诱导,插入普通型喉罩,两组均接麻醉机行IPPV模式控制呼吸,两组均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6~9tLg/(kg·min),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维持麻醉,A组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用药,待受术者呼之能应,呼吸良好时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内插管和喉罩置入时间及置人情况、监测病人麻醉前(11D)、插管(插喉罩)后即刻(T1)、分离胸部肌肉时(他)、植入假体时(T3)、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T4)时的MAP、HR及SpO:的变化、通气状态以及操作时及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1次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率与B组1次成功置入喉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时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B组(P〈0.05);A组气管内插管后即刻(T1)以及拔管后即刻(rr4)的MAP及HR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分离胸部肌肉时(T2)与植入假体时(T3)SBP、DBP、MAP和HR值均低于麻醉前,而B组T1、T2、T3时均较诱导前低(P〈0.05);T4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时发生口腔粘膜出血及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及呛咳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施行隆胸手术,麻醉效果更满意、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舒适。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分析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治疗有效率、就医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搜索中英文数据库,如: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搜集关于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报告论文纳入Meta分析。结果:8项关于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研究纳入Meta分析,总共包含1085例就医者。经过Meta分析,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治疗有效率P=0.93(95%CI:0.88,0.97);就医者满意度P=0.91(95%CI:0.76,0.99);不良反应发生率P=0.08(95%CI:0.02,0.17)。结论: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改良津下法对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2年6月起,对12例不可逆的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改良津下法进行伸腕、伸指伸拇功能重建.结果 术后12例经2~48个月的随访,根据1994年陈德松等制定的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良的2例中,1例为臂丛神经锐性损伤修复术后8年,移位肌腱肌力略差;另1例为前臂背侧皮肤肌肉神经部分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瘢痕粘连所致.结论 改良津下法肌腱移位术是最合理且简单、疗效满意的术式,可作为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