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62篇 |
免费 | 1066篇 |
国内免费 | 6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3篇 |
儿科学 | 200篇 |
妇产科学 | 61篇 |
基础医学 | 691篇 |
口腔科学 | 155篇 |
临床医学 | 1472篇 |
内科学 | 871篇 |
皮肤病学 | 59篇 |
神经病学 | 164篇 |
特种医学 | 333篇 |
外科学 | 1130篇 |
综合类 | 3004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465篇 |
眼科学 | 145篇 |
药学 | 1277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085篇 |
肿瘤学 | 5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338篇 |
2020年 | 322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332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366篇 |
2014年 | 577篇 |
2013年 | 735篇 |
2012年 | 1079篇 |
2011年 | 1201篇 |
2010年 | 1094篇 |
2009年 | 931篇 |
2008年 | 904篇 |
2007年 | 941篇 |
2006年 | 764篇 |
2005年 | 579篇 |
2004年 | 390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探讨手掌压砸伤术后"尺偏手"畸形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0具手标本通过测量各指指背腱膜相对于指骨的位置、手内在肌的重量及生理横切面积,为明确临床"尺偏手"畸形的病因提供解剖学研究基础.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对6例严重手压砸伤造成术后"尺偏手"畸形的患者进行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结果 解剖学研究发现指背腱膜及伸肌腱有将掌指关节拉向尺侧的作用力,而手内在肌则与之对抗,形成向桡侧的作用力.在正常手中,这两种作用力是平衡的;而在压砸伤术后手内在肌缺损的情况下,就失去了向桡侧的作用力,导致了临床中常见的"尺偏手"畸形.6例"尺偏手"畸形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后随访时间平均8.5个月,尺偏得到较好的纠正,拇对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严重手掌压砸伤术后因手内在肌缺损导致肌力失衡引起"尺偏手"畸形,应在急诊手术中尽量保留手内在肌的连续性并修复断裂的手内在肌;对已经形成的"尺偏手"畸形,需行手内在肌重建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and management of ulnar club-hand secondary to crush injury of the palm. Methods Forty eadaver hands were dissected to measure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extensor aponeurosis and phalanges, the weight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of intrinsic muscles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of the causes of ulnar club-hand. From March 2007 to February 2010, six patients with ulnar club-hand secondary to severe crush injury underwent intrinsic muscle reconstruction. The causes of ulnar club-hand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se cases. Results Anatomical dissection revealed that the extensor aponeurosis and extensor tendon of the finger tend to deviate the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ulnarly, while the intrinsic muscles work antagonistically to pull the joint radially. In the normal hand, these two kinds of acting forces are balanced. In the absence of intrinsic muscles after severe crush injury of the hand, this balance is broken, and the hand tends to deviate ulnarly. Intrinsic muscle reconstruction in six patients with ulnar club-hand secondary to palm crush injury restored the balance and corrected the ulnar deviation deformity after 8.5 months follow-up. Thumb opposition was also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absence of hand intrinsic muscles was the main cause of ulnar club-hand in severe crush injury. In the emergency operation, ruptured intrinsic muscles should be repaired whenever possible to prevent ulnar club-hand. For established ulnar club-hand, intrinsic muscle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done to correct the deformity.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影响激光作用于前列腺组织生物学效应的因素,指导改进激光手术操作。方法对4例拟行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开放手术前先以不同功率(30、45、60、70W)的Nd∶YAG激光经尿道非接触式照射前列腺组织60s或90s,术后取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系列观察。结果受照射组织坏死区直径为8~16mm。随激光功率增加,组织受损范围相应增加,但作用时间均为60s时,60W和70W两种功率造成的组织损伤范围大致相同;激光功率均为60W时,照射时间由60s延长至90s,组织损伤范围也大致相同。当激光功率和作用时间恒定时,术中膀胱冲洗液流速慢者组织损伤范围大于流速快者。结论激光功率、照射时间及冲洗液流速是影响激光对前列腺组织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采用功率60W、每点照射60s能产生较好的激光生物学效应;对不同治疗部位应采用不同功率和作用时间;常规四点照射不能保证激光对组织的作用深度和范围,应改为六点照射。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垂直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联合入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3-56岁,平均36岁。按Young—Burgess分类:APCⅢ型损伤9例,LCⅢ型损伤14例,VS损伤11例。入院骨盆外支架固定、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均通过前联合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同定。结果:34例术后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口愈合良好,骨折均3—6个月愈合。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10例,中3例。无畸形愈合,遗留跛行3例,腰骶痛4例,双小腿、足麻木3例。结论:前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6.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122例,姑息切除术15例,总手术切除率为96.5%,探查术5例。主要重建手术术式包括:单纯剥脱胃代食管术、结肠代食管术、空肠代食管术、胸大肌皮瓣重建术;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全喉切除+胃代食管术、管胃代食管术,左胸-颈两切口、胃代食管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结肠坏死致严重感染,1例姑息切除后胃气管漏致肺部感染,1例胃大量反流误吸。9例患者食管上切端发现癌残留。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空肠坏死、结肠坏死、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碍、食管反流。随访117例,随访率85.4%(117/137),随访时间1~5年;失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和31%。Ⅰ、Ⅱ、Ⅲ、Ⅳ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1.2%,25.0%和5.0%。结论颈段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功能保留和恢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7.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Cassebaum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选取临床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年龄、切口的选择、手术时间、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等作为指标进行分组、赋值及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6例随访5个月~4年,评分结果:优23例,良25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72.7%。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1.6%和53%;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优良率70%,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良率76.9%;术后50例解剖复位(优良率90%),16例复位欠满意(优良率45.4%);伤后24 h内手术优良率为73%,24h后为72.4%;年龄组:〈40岁与≥40岁的优良率分别为73.1%和72%;功能锻炼4周内与4周后组优良率分别为89.1%、65.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方式(χ^2=7.606,P=0.006)、骨折复位质量情况(χ^2=31.023,P=0.000)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χ^2=11.505,P=0.001)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有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根据骨折类型使用钢板坚强内固定、解剖复位骨折和早期渐进合理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8.
护理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校护理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20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75.19±10.66,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其6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学习负担重、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家庭经济困难、不喜欢上学4项生活事件对护理本科生的总体幸福感影响较大(均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强化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上胸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全部采用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年,椎间植骨均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切口感染、颈前血肿、窒息、气胸、乳糜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术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术前A级6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恢复至D级2例、E级1例;D级2例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解决了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因胸骨柄遮挡带来的操作不便,又可避免切断胸骨、锁骨的相关并发症。通常能显露至T4,并能在直视下完成T3及以上椎体的前方减压、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上胸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