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710篇 |
免费 | 9374篇 |
国内免费 | 58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40篇 |
儿科学 | 1728篇 |
妇产科学 | 650篇 |
基础医学 | 5727篇 |
口腔科学 | 1817篇 |
临床医学 | 12011篇 |
内科学 | 8419篇 |
皮肤病学 | 1352篇 |
神经病学 | 1748篇 |
特种医学 | 3700篇 |
外科学 | 9187篇 |
综合类 | 26474篇 |
现状与发展 | 25篇 |
预防医学 | 11691篇 |
眼科学 | 982篇 |
药学 | 11476篇 |
138篇 | |
中国医学 | 9809篇 |
肿瘤学 | 42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6篇 |
2023年 | 1246篇 |
2022年 | 3002篇 |
2021年 | 3723篇 |
2020年 | 3273篇 |
2019年 | 1777篇 |
2018年 | 1864篇 |
2017年 | 2603篇 |
2016年 | 1930篇 |
2015年 | 3665篇 |
2014年 | 4777篇 |
2013年 | 6005篇 |
2012年 | 8998篇 |
2011年 | 9332篇 |
2010年 | 8596篇 |
2009年 | 7619篇 |
2008年 | 7949篇 |
2007年 | 7940篇 |
2006年 | 6851篇 |
2005年 | 5379篇 |
2004年 | 3814篇 |
2003年 | 3193篇 |
2002年 | 2432篇 |
2001年 | 2358篇 |
2000年 | 1780篇 |
1999年 | 580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血乳酸浓度监测与组织氧合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寻找能反映严重烧伤后组织氧合状况的简便易行、微创、有效的生化指标。方法 将收治的 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8例 ,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 ,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10 0ml左右 ;B组 16例 ,采用常规补液公式 ,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4 0ml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 1、8、16、2 4、4 8、72h监测血乳酸浓度 (BL)及常规监测指标 (尿量、血压、心率、神志 )。 结果 (1)A组患者复苏后 2 4h内 ,血BL浓度平均为 (3.2± 0 .4 )mmol/L ,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 ;B组患者常规指标基本正常 ,血BL平均值为 (7.4± 1.6 )mmol/L ,持续时间可达 72h以上。 (2 )在常规监测指标指导下 ,B组复苏治疗效果不佳 ,病死率高 (31.2 % ) ;A组通过监测BL指导治疗 ,病死率仅为 5 .5 %。 (3)BL与尿量呈负相关 ,与心率呈正相关。 结论 (1)严重烧伤休克时组织的乏氧代谢增强 ,监测血BL ,能基本达到快捷、灵敏、简单、有效、微创的要求 ,是反映全身组织器官氧合状况的良好指标。 (2 )建议烧伤抗休克的复苏时间应延长至 72h ,尿量保持在 10 0ml/h ,确保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92.
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基质 (acellulardermalmatrix,ADM)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效果 ,为异种ADM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地产白色小猪 6头 ,分为异种 (人 )ADM +自体刃厚皮组 (A组 )、同种异体 (猪 )ADM +自体刃厚皮组 (B组 )、单纯自体刃厚皮组 (C组 )及单纯自体中厚皮组 (D组 )。观察术后 2、4、8、12、2 4周内移植物存活率 ,以及移植皮片收缩程度、移植区组织学变化等情况。 结果 A、B组移植后皮片外观光滑、有弹性 ;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皮片成活率 ,并可迅速诱导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宿主修复细胞的长入 ;两组移植皮片收缩面积有大于C、D组的趋势 (P <0.0 5);术后 2 4周移植区组织与单纯中厚皮移植组织结构一致。 结论 在观察期内(复合移植后 2 4周 ) ,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时 ,同、异种ADM具有相近的生物学作用 ,异种来源的ADM可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自体皮源奇缺条件下瘢痕挛缩畸形的晚期临床修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寻找对烧伤后畸形伴自体皮源奇缺患进行晚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5例特重度、特大面积烧伤患治愈后伴较严重畸形,且自体皮源奇缺。采用柔软成熟的瘢痕皮肤作为修复的皮源,用扩张器扩张瘢痕皮肤后,切取中厚瘢痕皮片进行修复;不宜行瘢痕皮肤扩张术时,切取刃厚瘢痕皮片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成复合皮进行修复。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所移植的扩张瘢痕皮片和复合皮均成活,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远期疗效近似正常自体中厚皮移植。结论采用不同厚度的瘢痕皮片修复烧伤畸形是可行的,可扩大自体皮源。此法对于皮源奇缺的瘢痕患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活体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6R)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方法检查腋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IL 6、IL 6R的mRNA表达。结果 IL 6组中 ,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IL 6表达率为 47.619% (10 /2 1) ,无转移的为 82 .979% (3 9/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9.0 13 ,P <0 .0 1) ;IL 6R组中 ,有淋巴结转移的IL 6R表达率为 3 8.0 95 % (8/2 1) ,无转移的为 89.3 62 % (4 2 /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9.60 ,P <0 .0 0 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IL 6及IL 6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方法检查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结肠癌组织标本作VEGF、p5 3蛋白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VEGF阳性表达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61.90 % ( 13 /2 1) ,VEGF阴性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2 6.67% ( 12 /4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7.5 5 5 7,P <0 .0 1) ;而 p5 3及PCNA阳性表达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阴性表达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为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p38信号通路(1938MAPK)在白细胞介素1(IL-1)β介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骨调素(OPN)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对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症介质OPNmRNA的影响。结果 IL-1β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系膜细胞引起p38MAPK的活化,并明显上调系膜细胞OPNmRNA的表达。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OPNmRNA的表达。结论 p38MAPK在IL-16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调表达黏附分子OPN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3基因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3(hNaDC3,)对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其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亚克隆技术构建正义pcDNA3-hNaDC3和反义pcDNA3-AhNaDC3两个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cDNA3-hNaDC3及pcDNA3-AhNaDC3转染至HKC细胞。克隆筛选后,用RT—PCR、Northern印迹及Western印迹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荧光探针JC-1观察各细胞系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外源hNaDC3基因稳定整合到HKC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高、低表达。转染正义hNaDC3cDNA的HK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JC-1在线粒体内形成单体,发出绿色荧光;而转染反义hNaDC3cDNA的HK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略微升高,JC-1形成聚合体,发出红色荧光。结论 hNaDC3过表达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反义hNaDC3则使线粒体膜电位略微升高。提示NaDC3可能通过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参与了细胞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998.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 (palliativegastrectomy ,PG)与非切除手术 (unresectableoperation ,UO)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探究姑息性胃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共有 95例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施行了手术 ,其中 6 4例行姑息性胃切除 ,31例行姑息性非切除手术 ,比较姑息性胃切除与非切除组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瘤体较大、浸润度为T4 以及TNM分期较晚所占比例在UO组高于PG组 (P <0 0 1) ,腹膜播散、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G组 1、2年生存率为48 1%、2 3 1% ,UO组 1年生存率为 13 5 % (P <0 0 1)。 结论 对于晚期不能根治的胃癌患者 ,即使存在有腹膜播散、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等 ,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99.
大鼠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后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溯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胫神经原位桥接切断的腓总神经,观察腓总神经再生程度、神经纤维的来源等。方法 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18个月后,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取腓总神经远段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及状态。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远段腓总神经通过邻近神经的桥接与近段腓总神经之间有动作电位传导。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可能来源于原腓总神经近段,部分来自胫神经。 相似文献
1000.
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及几项重要环节改进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大范围肿胀液注射前,诱导麻醉中速效苯二氮Zhuo类镇静诱导剂的选择使用,以及调整注液器压力、注液速度及注射层次,以达到降低疼痛反应和提高疼痛耐受性的效果。切口选择的隐蔽性与特殊保护,减少术后瘢痕形成。为了提高皮瓣平整均匀程度,采用手术后期皮瓣外加压和滑动式操作手法,根据受术者不同年龄及不同部位决定保留皮瓣的厚度,并进行将术后开放式引流改为闭式引流的尝试。结果 对73例受术者术后6~24个月随访,除1例腹部瘢痕增生外,其余均对手术效果满意。围度变化:腹部最大围减少3~24cm,大腿最大围减少2~17cm,臀部最大围减少1~3cm。结论 通过对围手术期关键步骤的改进,提高了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