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67篇
  免费   10358篇
  国内免费   5610篇
耳鼻咽喉   743篇
儿科学   1726篇
妇产科学   651篇
基础医学   5952篇
口腔科学   1879篇
临床医学   12085篇
内科学   8450篇
皮肤病学   1362篇
神经病学   1751篇
特种医学   3687篇
外科学   9030篇
综合类   26830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1839篇
眼科学   984篇
药学   11493篇
  139篇
中国医学   10261篇
肿瘤学   4348篇
  2025年   18篇
  2024年   1433篇
  2023年   1618篇
  2022年   3227篇
  2021年   3907篇
  2020年   3391篇
  2019年   1938篇
  2018年   1933篇
  2017年   2625篇
  2016年   1945篇
  2015年   3667篇
  2014年   4778篇
  2013年   5972篇
  2012年   8902篇
  2011年   9200篇
  2010年   8486篇
  2009年   7538篇
  2008年   7866篇
  2007年   7845篇
  2006年   6752篇
  2005年   5314篇
  2004年   3793篇
  2003年   3174篇
  2002年   2422篇
  2001年   2343篇
  2000年   1763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观察皮瓣的能量代谢。方法: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对大鼠皮瓣在正常灌注、动脉阻流、静脉阻流、失活等条件下ATP、PCr、Pi峰形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时,Pi低于ATP的γ及α峰。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 DNA含量、倍体分析、S期比例等特点 ,及与组织学分级、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ICM)测定了 2 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 DNA含量 ,并以 38例卵巢良恶性囊性上皮性肿瘤为对照 ,进行倍体分析、S期比例、DI测定。结果 :卵巢交界性肿瘤 DI值 1.11± 0 .0 7,S期比例 33.2 1± 13.72 % ,与良恶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2 2例交界性肿瘤中 4例为异倍体肿瘤 ,与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3例复发病例与同组比较其 DI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异倍体肿瘤多见。结论 :ICM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 ,通过测定 DI值、S期比例倍体分析可提示卵巢肿瘤的增殖及预后情况 ,评估潜在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 ,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3.
通过动态力学参数温度谱,研究了尼龙1010/6、尼龙1010/66两个共聚物系列的动态力学参数与组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尼龙1010/6、尼龙1010/66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出现三个明显的松驰转变:α、β、γ,其中各共聚物的β、γ松驰温度相差不大,而α松驰温度随组成改变有明显改变。一般均聚物的α松驰温度较高,共聚物的α松驰温度均低于均聚物,二个系列以尼龙1010/6(29.8/70.2)、尼龙1010/  相似文献   
54.
对6例消化道炎性纤维瘤样息肉进行了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指出该病系发生于胃肠道粘膜及粘膜下的以局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炎性假瘤,本文使用的名称更好地反映了该病的本质和形态特点,其临床症状因息肉的大小及部位而异,本组3例均因该病导致的急性梗阻而紧急手术,术中病理诊断可避免过大的手术和不必要的处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 :YWG -C18柱 (10 μm,2 5 0mm× 4 .6mm)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0 .0 5mol·L-1磷酸二氢铵 磷酸缓冲液 (5 0∶11∶2 5 0 )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为 8~ 16 0mg·L-1;维生素C线性范围为 5~ 10 0mg·L-1。对乙酰氨基酚回收率为 10 0 .4 % (RSD =2 .4 0 % ) ,维生素C回收率为 10 1.2 % (RSD =1.90 % )。结论 :应用本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含量 ,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史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年龄大于60岁的冠心病患者65例术前和术后早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 ,患高血压的病人冠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 ,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 (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 ,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 ,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 ,术后大剂量多巴胺 (>10μg·kg-1·min -1)应用率及重症监护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血压病史使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肺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出血倾向增加 ,提示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7.
细菌内毒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LPS+HIBD模型,于新生大鼠缺氧前4h给予腹腔注射LPS0.3mg/kg,HIBD组和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LPS+HIBD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高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支明显低于HIBD组(P<0.05),结论:LPS对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增敏作用,可进一步降低HIBD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缺血早期损伤的关系和绞股蓝总皂苷(Gyp)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氧合血红蛋白(OHb)和Gyp对MCAO后脑梗死范围,脑组织含水量、NO及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TBARS含量的影响。结果:MCAO6h可导致大鼠局部脑组织明显梗死、脑水肿,同时SOD活力下降,TBARS含量升高,NO释放减少。OHb能进一步强化上述改变而Gyp能逆转上述变化。结论:脑内过氧化反应水平增高导致早期NO含量减少是脑缺血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Gyp可通过影响脑缺血损伤早期脑内NO水平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VEGF,PDGF和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Ⅷ因子测定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喉癌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1998~1999年4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1例喉正常粘膜VEGF、PDGF、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在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计数标识指数与病人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测定均数在早、晚期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侵袭需要持续的新生血管,本实验提示肿瘤增殖与理论相符,VEGF、PDGF和MVD可作为临床预测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应答炎性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interleukin 1 β ,IL 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 ,合成诱发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能力及其机制 ,以及类固醇药物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包括鼻息肉上皮细胞 ,下鼻甲上皮细胞 )进行无血清原代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炎性刺激因子 (IL 1 β和TNF α)以及地塞米松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iNOSmRNA的水平。结果 ①不论用IL 1 β或是TNF α刺激 ,iNOSmRNA水平均随浓度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尤以鼻息肉上皮细胞明显。但当浓度到一定水平后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升高 ;②用IL 1 β +TNF α共同刺激 ,iNOSmRNA水平要高于单纯用其中的一种 (P <0 .0 1 ) ,同样鼻息肉上皮细胞iNOSmRNA水平要高于下鼻甲上皮细胞 ;③加入地塞米松后 ,被炎性因子诱发的iNOSmRNA升高的水平下降。当地塞米松浓度为 4 0ng/ml以上时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结论 ①IL 1 β和TNF α上调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的iNOSmRNA水平 ,鼻息肉上皮细胞更为活跃。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 κB途径 ;②地塞米松降低这种上调作用 ,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