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106篇 |
免费 | 13098篇 |
国内免费 | 70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04篇 |
儿科学 | 2213篇 |
妇产科学 | 753篇 |
基础医学 | 7561篇 |
口腔科学 | 2773篇 |
临床医学 | 15661篇 |
内科学 | 10468篇 |
皮肤病学 | 1408篇 |
神经病学 | 2554篇 |
特种医学 | 4942篇 |
外科学 | 10859篇 |
综合类 | 35335篇 |
现状与发展 | 29篇 |
预防医学 | 15648篇 |
眼科学 | 1489篇 |
药学 | 14900篇 |
182篇 | |
中国医学 | 13579篇 |
肿瘤学 | 57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48篇 |
2023年 | 1714篇 |
2022年 | 3967篇 |
2021年 | 5009篇 |
2020年 | 4387篇 |
2019年 | 2443篇 |
2018年 | 2486篇 |
2017年 | 3501篇 |
2016年 | 2743篇 |
2015年 | 4766篇 |
2014年 | 6335篇 |
2013年 | 8196篇 |
2012年 | 11704篇 |
2011年 | 12303篇 |
2010年 | 11248篇 |
2009年 | 10263篇 |
2008年 | 10498篇 |
2007年 | 10061篇 |
2006年 | 8781篇 |
2005年 | 6880篇 |
2004年 | 4855篇 |
2003年 | 3870篇 |
2002年 | 2970篇 |
2001年 | 2757篇 |
2000年 | 2201篇 |
1999年 | 725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7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输卵管微环境含有特异性蛋白质、细胞因子、黏附因子、酶等多种物质。特异性蛋白质包括OGP和输卵管素。OGP可提高精子的存活率和活力,参与精子的获能和顶体反应,也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标志物。同源的输卵管素可增强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而异源的则相反起抑制作用。细胞因子包括LIF、gp130、TNF-α、IL-6。LIF与gp130两者在胚胎的植入、蜕膜化、胎盘的形成和胎儿的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NF-α与IL-6在防止病原体集居的同时,也促进了炎症反应,造成了输卵管局部组织损伤。黏附因子介导细胞间的黏附和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死亡。输卵管微环境物质可作为输卵管相关疾病或病变程度检测的标志物,可作为介入治疗药物的选取及分量参考依据,有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药物预处理对接受IVF-E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早期流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接受IVF-ET获得临床妊娠的PCOS患者共116例。其中,30例患者进入周期前经达英-35单药治疗(A组),75例患者进入周期前经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均治疗3~6个周期;11例患者进入周期前不用药物治疗(C组)。比较3组患者进行IVF-ET后的早期流产率。结果:B组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A组及C组;A组早期胚胎流产率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ET周期前使用二甲双胍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体内外成熟过程中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纺锤体形态、皮质颗粒分布的差异。方法:分别收集体内和体外成熟2h、4h、8h、16h的卵母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标记微管,Hochest33258标记染色体,FITC-LCA标记皮质颗粒,分别观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纺锤体形态和皮质颗粒分布,并进行比较。结果: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相比,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高度一致。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的纺锤体呈两端逐渐变细的"纺锤状",且靠近卵膜(100%);而大多数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两端宽大,呈"桶状",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和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各有34.29%和43.24%靠近卵膜。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和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出现无皮质颗粒区的比例(分别为12.5%和75%)明显低于体内成熟卵(均为100%)。结论:体内和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进程、纺锤体的形态和运动、皮质颗粒分布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可能与其发育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GG)所致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l例GG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68.6%(35/51)为药物难治性癫痫,72.5%(37/51)的患者肿瘤位于颞叶;70.6%(36/51)行肿瘤全切,29.4%(15/51)行次全切除。74.5%(38/51)患者合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随访1。5年,84.3%(43/51)的患者癫痫达到EngelI级。肿瘤全切患者的癫痫缓解(EngelI级)率为94.4%(34/36),次全切的缓解率为60.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GG通常为低级别肿瘤,手术全切除患者癫痫控制率较高;GG常合并FCD,为了取得更好的癫痫控制率,手术不仅要切除GG,也应将周围FCD切除。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及145例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TG及TC等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糖尿病、TG、T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进一步探索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IFNB-1b治疗的MS患者13例,并于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包括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EDSS)评分、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SQOL-54)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结果经IFNB1b治疗的MS患者在第1、3、6、9、12个月随访时生活质量、EDSS、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性功能及对性生活满意度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情绪致角色受限、疼痛与病程呈正相关(P值均0.05);躯体功能、情绪状况、社会功能、性功能及对性生活满意度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认知、应激与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躯体致角色受限、精力、健康认知、总体生活质量及健康变化与病程、EDSS、HAMA、HAMD各项无相关性,年龄与MSQOL-54无关(P值均0.05)。结论 IFNB-1b短期内可能对MS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与患者的EDSS评分、焦虑抑郁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 d为间隔将2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7~20 d、30 d、40 d、50 d、60 d及60 d组,在住院第1周和最后1周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病情及自知力;分析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3 d;住院时间与出院时ITAQ总分(r=0.294)、PANSS总分(r=-0.407)、阳性症状分(r=-0.369)及PANSS总分减分率(r=0.377)、阳性症状分减分率(r=-0.369)的相关系数在7~30 d组最大;住院≥31 d后其疗效与3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30 d后,疗效可能不会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应用C1-2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0例我科收治的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颈3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取髂后上嵴松质骨植骨融合。通过术后3D-CT评判复位程度,JOA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达到完全复位,4例为部分复位。其中25例完成了3个月以上随访,CT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的吸收及内固定的松动。结论 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0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4例中80例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术后疼痛消失76例,减轻6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6~62个月,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13例,脑脊液耳漏1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面瘫2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3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规范娴熟的手术操作,积极应用监测技术,神经内镜的辅助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