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16篇
  免费   13216篇
  国内免费   7970篇
耳鼻咽喉   1204篇
儿科学   1925篇
妇产科学   740篇
基础医学   7564篇
口腔科学   2445篇
临床医学   14679篇
内科学   10802篇
皮肤病学   1174篇
神经病学   3170篇
特种医学   5686篇
外科学   10631篇
综合类   36338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4557篇
眼科学   1726篇
药学   16073篇
  211篇
中国医学   14223篇
肿瘤学   5826篇
  2024年   724篇
  2023年   1766篇
  2022年   4404篇
  2021年   5563篇
  2020年   4812篇
  2019年   2649篇
  2018年   2686篇
  2017年   3687篇
  2016年   2860篇
  2015年   5267篇
  2014年   6624篇
  2013年   8499篇
  2012年   11779篇
  2011年   12706篇
  2010年   11579篇
  2009年   10105篇
  2008年   10308篇
  2007年   9761篇
  2006年   8811篇
  2005年   6764篇
  2004年   4669篇
  2003年   3771篇
  2002年   3042篇
  2001年   2694篇
  2000年   1865篇
  1999年   618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内源性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加入HSP90特异性阻断剂格尔德霉素后再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于缺氧后1、3、6、12、24、48h用噻唑蓝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缺氧24h,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缺氧1、3、6、12、24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内源性HSP90及AKT表达水平。结果(1)缺氧24、48h,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缺氧12h即开始明显下降,缺氧48h时明显低于缺氧组(P〈0.05)。(2)缺氧24h,缺氧组细胞AI为(10.7±1.2)%,明显高于正常组[(1.9±0.3)%.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AI为(26、3±5.3)%,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3)缺氧12h,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源性HSP90及AK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与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缺氧24h,缺氧组有所下降.格尔德霉素+缺氧组则下降更明显。结论内源性HSP90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活力有重要作用.缺氧心肌细胞AKT表达水平可受内源性HSP90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区348例住院患者的创面、血液、静脉导管、痰液、尿液及脓液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统计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4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4株占52、6%、革兰阳性球菌188株占40.5%、真菌32株占6.9%。主要检出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环丙沙星、青霉素G、苯唑西林等的耐药率已达100、0%,只对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5、8%、36、8%、33、3%。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是烧伤病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中华烧伤杂志》载文、引文及著者的特点。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烧伤杂志)2003--2005年的载文、引文和著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烧伤杂志》3年内共载文741篇,每期平均载文量41篇,篇密度为0.59,基金论文占19.7%;著者来自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美国,合著率87.9%,合作度3.94人;78.7%的论文有引文,90.6%的引文来自期刊.引文语种主要为英文,普莱斯指数为65.6%。结论《中华烧伤杂志》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推动着我国烧伤医学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994.
从桑椹成熟果实、桑叶以及桑果园的土壤采样,进行桑椹果酒专用酵母的筛选,得到一株在性能上优于对照菌葡萄酒干酵母的酵母菌Y11。该菌起酵快,从第2天开始糖度大幅度下降,酒精度快速上升,发酵第4天酒精体积分数即可达到10%以上。发酵过程pH值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发酵结束后高级醇量符合要求。综合发酵性能及感官评定,表明该菌能代替葡萄酒干酵母用于桑椹果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水产品中多组分生物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方法。采用荧光试剂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后衍生化试剂,在Capcell Pak MG-C18色谱柱上,通过梯度洗脱使酪胺、腐胺、尸胺、组胺、胍丁胺、精胺和亚精胺等7种生物胺得到良好分离,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生物胺呈现良好线性相关(R^2〉0.999)。在水产品中添加生物胺混合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88.3%~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合水产品的感官鉴定、pH值和TVBN值测定等方法检测水产食品的新鲜程度,分析了鱿鱼在不同保藏温度、保藏时间下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变化。其中胍丁胺和尸胺在鱿鱼的保藏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可以作为其质量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研究了食盐对18种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显著降低了所有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峰值、破损值和回生值;提高了谷值、终粘度、出峰时间和成糊温度。但对不同的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别。随着食盐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谷值、终粘度、出峰时间和成糊温度也逐渐增加,破损值和回生值则显著降低,峰值受食盐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97.
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前体转化而来,芳香化酶是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酶、限速酶。因此,深入研究芳香化酶和乳腺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芳香化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调控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高频电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间使用高频电铲成功进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28例,分别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手术时间(178.6±25.3)min、术中出血量(62.6±40.5)ml、术后盆腔引流量:术后1d(90.5±27.1)ml、术后3d(5.4±4.6)ml、肛门排气时间(33.0±5.4)h、疼痛程度(VAS):术后1d(5.52±1.29)、术后3d(2.42±1.06)、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6月无肿瘤复发及肠梗阻患者。结论高频电铲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转染可溶性CD40(sCD40)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鼠CD40胞外区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的质粒pEGFP-N1/sCD40转染小鼠DC细胞株(DC 2.4)。以Balb/c小鼠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分别以转染组DC、空载体转染组(空载体组)DC和未行转染处理的DC(空白DC)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四唑氮化合物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DC及其培养上清液对CTL细胞毒活性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组DC及其培养上清液对同种细胞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对特异性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转染组DC可诱导CTL凋亡(P<0.05)。结论稳定表达sCD40-EGFP融合蛋白的D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CTL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作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的表达及IDO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观察传代3次以上的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分别用浓度为0、20、50、100、200 U/ml的IFN-γ诱导作用MSCs后,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DO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IDO蛋白的表达,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氨酸的特异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特异代谢率,以此判断IDO的活性。以丝裂霉素C灭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刺激细胞,异基因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与经200 U/ml IFN-γ作用的MSCs组成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SCs与反应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5、1:10、1:50及1:100,部分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IDO的特异性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及培养体系中IDO活性。结果MSCs培养传代3代以后的纯度达到95%。在无IFN-γ作用时,MSCs没有IDO mRNA表达,经不同浓度的IFN-γ诱导后,均可检测到IDO mRNA表达,且表达强度呈IFN-γ剂量依赖性;IDO蛋白的表达与IDO mRNA一致;随着IFN-γ浓度的增加,MSCs培养上清液中的色氨酸浓度降低,而犬尿氨酸浓度升高。在无MSCs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80.2±5.7)%,当MSCs与反应细胞之比为1:5、1:10、1:50及1:100时,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28.1±3.2)%、(38.6±4.0)%、(57.2±2.5)%和(84.1±4.6)%,若在相同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1-MT,则MS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培养体系中IDO的活性与MSCs的数量成正比。结论γ干扰素在体外能诱导MSCs的IDO表达,其表达水平与γ干扰素呈剂量依赖性;IDO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