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02篇
  免费   22359篇
  国内免费   13890篇
耳鼻咽喉   2303篇
儿科学   3406篇
妇产科学   1487篇
基础医学   17301篇
口腔科学   4193篇
临床医学   25742篇
内科学   25671篇
皮肤病学   2463篇
神经病学   8316篇
特种医学   99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2534篇
综合类   55804篇
现状与发展   53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22284篇
眼科学   3595篇
药学   26328篇
  308篇
中国医学   19760篇
肿瘤学   13471篇
  2024年   765篇
  2023年   2663篇
  2022年   6561篇
  2021年   9526篇
  2020年   7709篇
  2019年   5045篇
  2018年   5342篇
  2017年   6558篇
  2016年   5694篇
  2015年   9655篇
  2014年   12308篇
  2013年   14378篇
  2012年   20568篇
  2011年   22139篇
  2010年   18929篇
  2009年   16362篇
  2008年   17515篇
  2007年   16974篇
  2006年   15292篇
  2005年   12636篇
  2004年   9037篇
  2003年   7876篇
  2002年   6510篇
  2001年   4815篇
  2000年   3526篇
  1999年   1699篇
  1998年   864篇
  1997年   854篇
  1996年   613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54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1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糖尿病足溃疡(DFUs)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截肢率高,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感染和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DFUs的转归及预后。抑制相关炎症通路和细胞因子表达,可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愈合。此外,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家族蛋白(SOCS)可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参与DFUs创面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具有“去腐生新”功效的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对DFUs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中药治疗DFUs的具体机制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查阅近年文献,就SOCS通路与DFUs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DFUs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