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81篇
  免费   13538篇
  国内免费   8231篇
耳鼻咽喉   1195篇
儿科学   1954篇
妇产科学   758篇
基础医学   7602篇
口腔科学   2470篇
临床医学   14996篇
内科学   10791篇
皮肤病学   1194篇
神经病学   3140篇
特种医学   5750篇
外科学   10563篇
综合类   37282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5057篇
眼科学   1766篇
药学   16497篇
  212篇
中国医学   14709篇
肿瘤学   5886篇
  2024年   734篇
  2023年   1791篇
  2022年   4476篇
  2021年   5690篇
  2020年   4954篇
  2019年   2703篇
  2018年   2754篇
  2017年   3793篇
  2016年   2933篇
  2015年   5389篇
  2014年   6820篇
  2013年   8784篇
  2012年   12156篇
  2011年   13108篇
  2010年   11903篇
  2009年   10348篇
  2008年   10465篇
  2007年   9888篇
  2006年   8877篇
  2005年   6795篇
  2004年   4665篇
  2003年   3752篇
  2002年   3012篇
  2001年   2687篇
  2000年   1863篇
  1999年   605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侵犯被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合并被膜侵犯的单发PTC患者,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评估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对72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技术成功率100%。2例(2/72,2.78%)出现声音嘶哑,分别于术后4、6个月自行好转。随访9~36个月,于6、9、12、18、24、30及36个月分别有2、13、19、6、2、6和2个病灶消失,消融后36个月病灶消失率69.44%(50/72);期间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出现新发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各2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侵犯被膜的PTC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92.
肠道菌群微生物是与宿主共生的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当其发生紊乱时将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代谢产物也对全身代谢性疾病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骨代谢性疾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能够很好地反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功能,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在骨代谢性疾病中起着调控作用。中药在调控肠道菌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SCFAs的调控。笔者就单味中药及提取物与中药复方通过调控SCFAs影响骨代谢,从而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PTMC患者,病灶均单发,最大径≤1.0 cm,距相邻甲状腺被膜最短距离≤2 mm。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及有无复发、转移。结果 141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术后5例(5/141,3.55%)因喉返神经损伤出现轻微发音异常,术后3~6个月自行恢复。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9~64个月,期间97例(97/141,68.79%)病灶完全消失、44例(44/141,31.21%)病灶明显缩小;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PTM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4.
背景与目的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11.5%,有将近半数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而肝转移则占到其中的37.0%~41.9%。探索新的胰腺癌肝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在胰腺癌肝转移过程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验证。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高通量测序数据集GSE151580(该数据集中包含胰腺癌肝转移病灶组织样本和原发病灶组织样本),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出肝转移病灶组织样本和原发病灶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间的相关作用关系,使用Cytoscape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利用CytoHubba插件根据MCC拓扑分析方法,挑选MCC分数最高的前10位基因,确定为候选的核心基因。利用TCGA、GEPIA、UALCAN和HPA数据库的验证对候选的核心基因加以验证。结果 总共纳入分析基因数为46 512个,符合筛选条件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为491个,其中上调162个,下调329个。挑选MCC分数最高的前10位基因后,通过候选基因经验证显示,APOB基因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其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免疫组化中等强度阳性。APOB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M分期有关,表现为该基因突变组中,M1患者构成比更大(P=0.022 1);而该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此外,APOA4基因表达产物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免疫组化染色呈中等强度阳性。APOA4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TNM分期有关,表现为突变组中,TNM分期更早(P=0.018 3)。该基因低表达患者的DFS更高(HR=1.75,P=0.025),但与患者的OS无关(P>0.05)。结论 APOB基因可能与胰腺癌的肝转移相关,有望作为胰腺癌肝转移早期筛查的分子标志物。APOA4基因与胰腺癌患者的DFS相关,有望成为新的分子标志物用于评价患者预后,监测肿瘤复发,或作为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皮肤浸渍性损害的原因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后皮肤浸渍性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浸渍损害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皮肤浸渍性损害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动态平衡调控着骨重塑稳态,其平衡被打破将介导系列骨疾病发生与发展,如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硬化症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是骨吸收增强剂和骨形成抑制剂,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OB和OC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基因表达而减弱BMSCs成骨分化、抑制OB矿化和促进OC活化、增殖与成熟,导致骨形成和吸收之间动态失衡扰乱骨重建而促进OP的进展。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TNF-α在OP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顶椎区多棒矫形联合远端脊柱后柱截骨术(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PCO)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行后路手术、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90°)病人共48例,所有病人均行远端PCO截骨,依据矫形情况分为顶椎区多棒矫形组(21例)和传统双棒矫形组(27例),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评估,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参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等,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双棒矫形组随访(37.2±8.8)个月,多棒矫形组随访(31.6±7.6)个月。传统双棒矫形组手术时间为(430.8±79.1) min,长于多棒矫形组的(331.2±97.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人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多棒矫形组的矢状面矫形丢失显著高于双棒矫形组(3.7°±0.9° vs. 2.3°±1.0°),椎弓根螺钉拔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双棒矫形组(4.8% vs. 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双棒比较,顶椎区多棒矫形技术联合远端PCO截骨具有相似的矫形效果,手术流程更简便,术中螺钉拔出率低,对于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矢状面矫形丢失需要长期随访关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在心肺转流(CPB)期间输注小剂量尼卡地平对脑血流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CPB下CABG患者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60~79岁,BMI 18~29 kg/m2,ASA 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用随机双盲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尼卡地平组(N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2例。N组在CPB开始后输注尼卡地平0.2~0.5 μg·kg-1·min-1,于CPB停机后停止输注。C组于相同时点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外科切皮时(T1)、CPB 30 min(T2)、60 min(T3)、停CPB 30 min(T4)、60 min(T5)的动脉血气、心输出量(CO)、颈内动脉血流量(Q-ICA)、颈内动脉直径(D-ICA)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记录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T2—T5时N组Q-ICA和D-ICA明显增加,rScO2明显升高(P<0.05)。两组T0—T5时动脉血气指标、T0、T1时Q-ICA、D-ICA和rScO2、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CABG患者CPB期间输注小剂量尼卡地平可以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升高rScO2,减轻围术期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总结临床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出现椎体骨折的8例病例资料。8例均为女性,年龄50~81岁,平均66.4岁;腰椎退行性病变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2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2例T值>-1 SD,2例T值-1~-2.5 SD,4例T值<-2.5 SD;单节段融合5例,双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术后影像检查均提示椎体骨折,且均为单椎体骨折。表现为融合节段上椎体右下缘骨折2例,融合节段下椎体骨折6例;合并终板损伤且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6例。3例Stand-alone OLIF病例给予后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另1例Stand-alone OLIF病例和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5例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0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患,其起病隐匿,呈渐进性发展,患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的进展,骨量不断流失及骨组织微结构破坏,进而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PF)等严重并发症。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临床诊断OP的金标准,但由于其诊断的准确度受到体重、腰椎退行性改变及主动脉壁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假阴性诊断的可能。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目前AI已广泛应用于OP的研究中,其在OP筛查、诊断及预测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该文从AI应用于OP的早期筛查、医学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资料及OPF风险预测等4个方面,阐述AI在OP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为OP的精准诊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